五光十色的世界! 五光十色的世界( 三 )



为了让读者感受浦肯雅现象的奇妙,笔者选择了一幅蒙特里安的作品《红、黄、蓝》(图3),想借助画面上非常浓郁而纯净的蓝色和红色来做试验 。荷兰画家蒙特里安是艺术史上著名的抽象画大师,“格子画”是他后期的特色,在形式多种多样的格子里分别涂上了黄色、红色和蓝色 。请读者先在昏暗的环境下观看此画,然后在日光下观看,此时你可以观察到浦肯野现象 。
图3:原来明亮的蓝色渐次显得黯谈,而红色的却格外鲜艳 。
事实上,在观众的眼睛里,不同的外部光线作用下,画上的颜色会发生变化,这种类似的效应还有如烛光效应 。20世纪前,许多画家在创作的时候常常用烛光照明,烛光是一种橙色的光源,后来他们的作品放在博物馆里展览的时候都用白光照明 。所以观众在博物馆里看到的与原作比较,在色彩的感觉上有很大的区别 。毕加索的某些展览作品呈现蓝色(图4),被艺术史家称为他创作的“蓝色时期”,最近有文献说,这也许是烛光效应在起作用 。

图4:毕加索《蓝色时期的作品》
04 一条视觉的颜色通道
1964年,由生理学家E.F MacNichol用实验发现承担颜色感知主要任务的视锥细胞有三种类型:第一类对波长420纳米蓝色光最灵敏(蓝视锥细胞);第二类对波长534纳米绿色光最灵敏(绿视锥细胞);第三类对波长564纳米红色光最灵敏(红视锥细胞),它们组合起来使人的眼睛可以分辨100万种颜色 。
视锥细胞送到视神经的信息是一连串电脉冲,送出电脉冲的速率依赖于光的强度和波长 。视觉神经通路从视网膜开始,到达大脑的初级皮层V1区,然后把专门处理颜色、形状等信息通向颞叶,这一条通路也称为小细胞系统 。与专门处理空间、运动等信息、也经过初级皮层V1区,再通向大脑顶叶的大细胞系统相对独立,互相配合 。

大脑在接收到视觉信息后还要与原来贮存的信息资料分析、比较才能得出结论 。例如盆栽的红花、绿叶在昏暗的照明下,杆细胞获取的是黛花、灰叶的信息,但大脑经过判断仍然确认它是红花绿叶 。有一种比喻,把确定空间位置和运动的大细胞系统看成是“视知觉家庭”的男主人,把处理颜色的小细胞系统看成是家里的太太,起着添光增彩作用,到也十分形象 。

小细胞系统是接收和传递颜色信息的主要通道,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受损,便会让病人的视野大为逊色 。图5是三幅笔者参考了由视觉神经科学家OliverSack通过测试制作的图像原理,重新找到一幅梵高的作品图制作的 。
图5(上):梵高《风景》——正常人眼里的图像
图5(中):红绿色盲病人眼见的图像:梵高《风景》,画中的绿色草地和红色的房顶都褪色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