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光十色的世界! 五光十色的世界


五光十色的世界(五光十色的世界!)

色彩是大自然对人类的微笑 。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Frank Wilczek

撰文 | 林凤生(上海大学教授)

01 色彩与色觉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 。”这是出自《菩萨蛮·大柏地》的词 。在夏日的午后,雨过天晴空气里充满了雨珠,在斜阳的照射下映现出美丽的彩虹 。

物理学说:光是一种电磁波,每一种颜色的光都有一定的波长,可见光由红到紫对应的波长在390-760纳米 。当由七种色光组成的阳光照射到悬浮在天空的雨珠上,经过入射、几次反射,再折射离开雨珠,因为各种色光对水的折射率不一样发生了色散,形成了一条彩色的虹 。折射光进入观察者的眼睛,人就看到了彩虹 。

请读者留意:观察者看到的赤橙黄绿青蓝紫是一种主观体验,叫做色觉 。与光学上说的色光(一定频率的电磁波)不是一回事 。色觉是人的一种主观体验,所以大千世界里的五光十色,在每个人的眼里、头脑里的感觉也是不尽相同的 。

02 色觉的三要素
为了能精准地描述人对颜色的感受,生理—心理学提出三要素概念:色调、饱和度和亮度 。色调也就是颜色,赤、橙、红、绿、青、蓝和紫等来自太阳光的叫做光谱色,此外还有紫红、洋红、苯胺紫、棕褐色、橄榄绿等光谱中没有的颜色 。

饱和度也就是颜色的深浅,在红色中加了一些白色就成了饱和度较低的粉红色 。亮度是一个容易与物理学里光的强度混淆的概念 。在物理学中光的强度取决于单位时间里发射的光量子的数目,而视觉感受到的颜色亮度与此大相径庭 。

例如强度完全相同的黄色光和蓝色光,人眼看起来黄光更亮,蓝光要昏暗得多 。道理很简单,因为人的视网膜对550纳米的黄绿光最为灵敏,所以感觉最亮 。这也是人类万亿年视觉进化的成果吧!因为在地球表面,波长在这个区域的光线强度最大 。(以前用的白炽灯发光也在这个区域 。近年来崭露头角的LED灯和其它光源,他们通常发出波长450纳米的蓝色光,虽然节约了能源,对视网膜的损伤恐怕不容小觑 。)而由此进化而来的人的眼球,前部的黄色晶状体,不仅是一个可以调节焦距的透镜,还起到了一个滤色镜的作用 。
图1:莫奈《日本桥》
它为黄绿色光的通过大开方便之门,对蓝色和紫色的光有一定的吸收和阻碍,并截然切断了波长范围为400纳米的远紫色部分 。年老的画家在绘画里比较少的使用蓝色的或紫色的色调 。就是因为随着年龄增大,眼睛晶状体的黄色越深,对于一般的蓝色与紫色看不见了 。图1是莫奈大师82岁画的《日本桥》,原来就有白内障的他由于晶状体黄色沉积又患上了黄视症,看到的一切都泛黄色,在画中可见一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