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宋朝民间文化发展较快,中秋节也逐渐世俗化 。宋朝文人将中秋节的娱乐方式多元化,民间也逐渐效仿,蔚然成风 。民间节日习俗的演变,是推动中秋节节日主题变化的重要动力 。
第三,农耕文明对“中秋”时令的影响较大,中秋节在民间伴随着农产品、水果、月饼等文化的及时出现,推动了中秋“团圆”的美好寓意 。
因此可以总结,中秋节始于唐朝,最初以“赏月”为主题,经过时代的发展,到了北宋时期,中秋节加入了“团圆”的节日主题 。
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南宋中秋的“团圆”主题
如果说到了北宋时期,中秋节兼有“赏月”和“团圆”主题,到了南宋时期,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中秋节加入了“思乡”的主题 。
在北宋时期,中秋节的节日氛围在士大夫阶层、底层老百姓阶层都相对轻松,文人们大多喜欢和好友一同赏月和团聚,民间也乐于在此时家庭团圆 。在《全宋诗》中,有许多中秋家中团圆的描述 。例如孔平仲在《熙宁四年中秋》中写道:
月满光尤好,秋殷气更清,频年苦阴雨,此夜独晴明 。后阁罗甥妹,前堂合弟兄 。团圆最相称,尽饮至深更 。
但到了南宋时期,由于政治原因,特别是在南宋之初,宋朝经历靖康之耻之后,南宋的遗臣们几度南迁 。每逢中秋,气氛较为压抑,士大夫们开始怀念远在北方的亲人和故土,因为不能“团圆”,所以形成了“思乡”之情 。此时的中秋节,加入了对亲人、对祖国山河的强烈思念 。
其中,南宋官员刘学箕在《安康中秋书》中写道:
去年把酒诸子舆,月落尊空未归去 。今年把酒兴如故,有月无月不须虑……但愿吾身益强健,莫使骨肉叹南北 。
中秋之夜,这首诗本来思念家人,到最后却感叹祖国山河沦落,南北骨肉分离 。
公元1174年,南宋宋孝宗淳熙元年的中秋之夜,著名南宋词人辛弃疾写了一首《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词曰:
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
辛弃疾是南宋著名抗金人士,这首词他是写给好友的,借用中秋月圆之夜,来抒怀山河破碎,收复故土的心愿 。虽然没有体现“思乡”,却把充满了家国情怀 。可以间接地说明南宋文人对中秋节怀念故土的情怀 。
实际上,靖康之耻后,宋朝失去了半壁江山,偏安一隅,为了避免战火,大部分富商、士大夫都迁居南方 。但中国自古就安土重迁,远离故土后,人们对北方的土地和离散的亲人愈加思念 。文人们可以以诗词抒怀,底层百姓们则只能通过中秋之时,遥望明月当空,寄托思乡之情,因此“思乡”的节日主题,在民间发展很快 。
推荐阅读
- 蝴蝶兰春天几天浇水
- 中国仪仗队在俄罗斯阅兵视频完整版 俄罗斯阅兵中国仪仗队
- 西瓜种植方法与时间
- 西昌在哪里
- 三角梅的修剪方法
- 曝光4大行业适合创业 什么行业适合创业
- oppo手机找不到开发者选项 oppo手机开发者选项在哪
- ?一串红能在冬天开花吗?只要掌握好种植时间和条件!一串红冬天也能开出美丽的花朵!
- 铁将军阿贵1~35[全] 古装搞笑电视剧在线下载网址谁告诉我啊?
- 村晚诗歌 村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