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散文《寒风吹彻》 寒风吹彻


寒风吹彻(评散文《寒风吹彻》)
知人论世:散文家“刘亮程”刘亮程,素有“乡村哲学家”的美誉,以其笔下多有关村庄记忆、个人哲理的杂糅,将粗笨的新疆农村生活“化腐朽为奇妙”,形成一个梦幻、瑰丽的风格色彩 。在这种“独特”的行文风格之下,常带给读者的审美体验是:趣味和耐读、思索和收获、美文感 。
作家“刘亮程”
正文《寒风吹彻》是刘亮程的代表作,也是当代散文的“经典”之作 。这篇散文讲述在一个寒冷的冬天,一个人围炉而坐,所吐诉的有关“寒风”、“大雪”的记忆和认识 。笔者曾多次阅读此篇文章,发现其审美感如“西方画”——具象化、非单一性,具有多次欣赏不倦之优点,又,其文本内涵丰富,如剥笋般层层深入、流水般方向不定,造成可多次阅读的良好效果 。
故从这篇“经典”散文《寒风吹彻》出发,来探讨下“现代文”如何避免阅读的“鸡肋感”:
第一个方向:说“寒风”意象的审美意蕴,看“美文”该怎么不“审美疲劳”【评散文《寒风吹彻》 寒风吹彻】《寒风吹彻》这篇散文很美,美在那种“低沉”的诗意:在刘亮程的笔下,冬天的“寒风”不是和寻常散文一样,当做一个简单的比喻,例如像刀剑凛冽、可怕的敌人妖怪等,而是由内心深处生发出来的一种孤独、缺乏温暖的生命体验,并且呼应着“大雪天寒风吹彻”的自然现象,最终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
寒风吹彻
我们能够看到这种“美”,来自“寒风”意象在散文的的多元化、复杂化:

1、冬天的寒风:在“从看不见的一道门缝里吹进来”,让人的“脊背却依旧凉飕飕的”,这是生活的场景再现
2、神灵:文中有“却不知道寒冷早已盯住自己活蹦乱跳的年轻生命”的拟人描写,说出自己对于年纪渐长之后的莫名担忧之感
3、回忆和哲理的交织:“……努力想烤热自己 。我的一根骨头,却露在屋外的寒风中……它永远冻坏在那段天亮前的雪路上”,像这样子的句子,写出了自己冻伤脚骨的经历,以及心灵这件事背后所留下的心灵伤痛 。
4、人性中的孤独、恐惧:“我认为他死了彻底冻僵了……他多少个冬天积累起来的彻骨的寒冷”,反思老人死和孤独的潜在联系 。
……
这种意象的多元化很多,在此仅列举鲜明的几例 。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看到:《寒风吹彻》一文中“寒风”意象,其多元化的审美体验,让散文的“美感”具有了重复阅读的可能性 。这个“意象”作为散文的核心,分布在全文各局部,有着各自独立的审美意蕴,而有统一起来,又呼应着“寒风吹彻”这一意境,其大体意思是冬之寒、人心之寒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