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原文、翻译( 二 )


翰(hàn)飞:高飞 。戾(lì):至 。
鱣(zhān):大鲤鱼 。鲔(wěi):鲟鱼 。
蕨薇:两种野菜 。
杞:枸杞 。桋(yí):赤楝 。
维:是 。以:用 。
鉴赏 此诗抒发了诗人构祸南谪的痛伤之情 。作者自称君子,诗中愤愤不平地诉说自己曾为国事操尽了心,并以“南国之纪”的江汉,比喻自己曾是国家的重要角色 。可是如今却被放逐江南,受着无穷的灾难 。因此他恨自己不是鸟不是鱼,不然就可以上天入渊,逃之夭夭了 。在这无可奈何中,他只得以诗来寄托自己的悲哀 。从诗中“卒章显志”的末两句“君子作歌,维以告哀”来看,诗中抒发了强烈的悲愤之情 。后世屈原《九章·惜诵》:“惜诵以致愍兮,发愤以抒情 。”其情实与此诗一脉相通 。那么,诗人为什么要“告哀”,告什么哀,这可从前面七章找答案 。
前三章是“哀”的内容 。二章的“乱离瘼矣,爰其适归”是哀的集中表现,诗人颠沛流离,遭贬谪,被窜逐,无家可归,贫病交加,仓皇狼狈,犹如丧家之犬 。
**或流放的本身已够悲惨,而主观心境与客观环境更加深了这种悲哀的程度 。从首章“先祖匪人,胡宁忍予?”呼天抢地声中,可见诗人怨愤之深 。他不是平民,更不是拾荒流浪汉,而是勋戚贵族的后裔 。他说:现 在遭受莫大苦难,先祖在天之灵怎会忍心看我受罪而不加荫庇?逝世的先人当然无辜,诗人的用意自然是指斥活着的当道者刻薄寡恩,对功臣后裔尚且未加眷顾,更何况他人 。对照屈原《离骚》的首句:“帝高阳之苗裔兮(我是古帝高阳氏的后裔) 。”用自己先祖的高贵,表示对楚怀王流放、**自己的不满,两者用意如出一辙 。
在客观环境上,一是写经历时间之长,从“四月维夏”到“冬日烈烈”,整整三个季度 。从京城流放到目的地,需长途跋涉九个月,道途之凄怆艰辛,流放地的僻远蛮荒可想而知 。二是写各季的自然环境,四月到六月是炎蒸伏天,酷热溽暑尽在不言中 。“徂暑”,好不容易熬过了暑天,盼望能熬出头,却不知路还远着呢!接着是秋天,“百卉俱腓”,一派萧瑟恻怆景象;再接着是冬天,“飘风发发”,狂风怒吼,严寒凛冽 。人们蜷缩在家里,或围炉取暖,或饮酒作乐,他却要在天寒地冻刺骨寒风中跋涉前进,那真是够悲哀的 。用心境、环境烘托和加深对“哀”的表现,这种艺术手法运用得很成功 。顺便说一句,诗的第三章与《小雅·蓼莪》第五章几乎全同,这种句段互相移用的现象在《诗经》中并不罕见,原因可能是诗在当时非常流行,如同民歌民谣一样被广泛传诵吟唱,因而其中某些切景切情的句段会不期而然地被撷取移用,天衣无缝,如同己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