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该如何走出职业倦怠 教师职业倦怠


教师职业倦怠(教师该如何走出职业倦怠)
不久前,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教育局下发“减轻教师负担提升教育品质”六大行动计划,包括精简会议、简化考核等举措,让老师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研究教学、静心教书 。曾经,各种考核、检查、评比增多,缺少兼容性和人性化安排等种种因素,使教师职业倦怠不断蔓延 。
《中小学管理》原主编、明远教育书院学术委员会秘书长沙培宁表示:“教育是迷恋他人成长的学问,是超越自我的实践,超越比自我更大的东西 。只有迷恋他人成长,看到事物神圣的一面,做出教育的意义来,才能被人们所爱戴、尊重 。”那么,“迷恋他人成长”的教师如何从倦怠感里走出并迸发绵延的职业热情,施展自己理想的教育教学理念,摆脱每天被动的忙碌,有效地发挥自主性、积极性、创造性?为此,采访人员日前进行了探访 。

职业倦怠,阻碍学校变革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经常感到疲倦,忘性大;肩部和颈部发木发僵;有一点小事也烦躁、生气;一天工作10小时以上……对照自测的过劳症状,从事中学教学的吴露确认自己“过度疲劳” 。
备课、教学、处理日常班务并不是教师工作的全部 。2018年,杭州市拱墅区教育局会同浙江大学曾做过一项在线调查发现:78.7%的教师认为自己疲于应付其他部门摊派到学校各类活动任务及各项考核评比 。
“我只想安安静静做个老师 。”老师们在问卷上写到 。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告诉采访人员,社会对某些教师角色的不认可,家长对教师的要求更苛刻,学校内部升学竞争压力加剧,来自行政部门的各种考核、检查、评比增多且标准不明晰,缺少兼容性和人性化安排等种种因素,教师职业倦怠不断蔓延 。
“出现职业倦怠是阻碍学校变革的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石中英在2018年基础教育人才发展20人北京论坛上表示,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是教师队伍建设中常见的问题,是心理问题也是行为问题 。表现在教师对专业工作缺乏兴趣、缺乏热忱和变革的愿望 。
“一个学生从小学一年级上到高中毕业,要上大约15000多节课,而一个老师一生要讲大约13000多节课 。在日复一日的教学过程中,不少长期处在基础教育一线的老师会说‘已经没什么新鲜感了’,而这或许就是教师职业倦怠的一种表现 。”有专家向采访人员举出数据 。
找回主人翁感觉,“赋权”给教师
“教师职业倦怠的教育后果也很糟糕 。有了倦怠以后对学生的需求、敏感度降低了,对学生的困难也不愿意给予支持和帮助,极大地影响教育目的的达成 。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是教师职后培训、专业队伍建设中非常重要的问题 。”石中英解释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