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楚国成为春战国七雄之一,楚人也渐渐得到了中原诸侯国的认可,从文化心理上完成了向中原文化靠拢 。为了和中原好龙的文化风气相一致,楚人将龙文化和凤文化相结合,创造了楚人的龙凤文化,凤与龙从此和平共处。
“叶公好龙” 的故事隐藏着春秋时期楚人对龙又爱又恨的社会文化心理,而并不是真的有一个时时刻刻离不开龙的叶公 。
三、叶公好龙背后的政见之争
孔子在楚国,与之交流的楚国贵族很多,为什么子张不嘲笑别人,而只嘲笑叶公呢?这是因为孔子与叶公的交流并不愉快,两人因政见不同而不欢而散 。
文章插图
叶公与孔子主要是探讨为政之道 。孔子认为: “ 政在来远附迩”,也就是想办法使有才能的人欢悦,“则远人来至也” 。孔子这个主张与叶公治理叶邑的政策并不冲突,叶公在叶邑兴修水利、保境安民,政绩很好,孔子也早有耳闻 。
这两人主要的分歧是 “直躬”之争,也就是在治国理民适用什么样的法律和道德 。在这点上,叶公与孔子存在着很大的分歧,导致孔子在楚国求官的失败 。
据《论语·子路》记载,叶公对孔子说:“ 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 。” 孔子对曰:“吾党之直躬者异于是: 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这就是著名的“直躬之争” 。
这是叶公和孔子在治民方略上的根本分歧: 孔子注重亲情伦理,主张父为子隐,子为父隐, 哪怕是偷羊犯罪,也不能检举告发,反对大义灭亲 。
而叶公是法家人物,主张人伦不能置于法律之上,每个人都应该遵纪守法,明辨是非,反对情大于法 。
客观上讲,叶公的观点更加先进和公平,也更加符合现代人的法制思想 。但是两人的争论却 被后世儒者随意附会 。
尤其是汉武帝“ 罢 默百家,独尊儒术” 之后,儒学的伦理纲常渗透到社会各个方面,孔子的言行被统治阶级定为社会道德行为准则和封建正统法律思想,叶公与孔子的争论 。
以及叶公的“直躬”观被认为是有违伦理的,孔子“父子相隐” 的 “直躬观”反而得到统治者的全面肯定 。然而历史证明孔子德治并不意味着父子相互包庇, 叶公的法制思想现在已被人们广泛接受 。
文章插图
孔子与叶公问政之后,孔子希望叶公能抛弃分歧,能举荐自己,让自己在楚国实现政治抱负 。可是叶公因为与孔子政见不同比较犹豫,所以又一次向孔子的弟子子路去问孔子平时的为 人 。
但是子路出于某种原因,并没有给叶公留下好印象,所以孔子闻之,对子路说: “由,尔何不对曰:`其为人也,学道不倦,侮人不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云尔 。”孔子很希望给叶公留下一个好印象,对子路失去这么好的一个机会表现出了一些不满。
推荐阅读
- 蓐羊毛是什么意思
- 梦见过水是什么兆头 梦见过水有什么预兆
- bmw是什么车 bmw是哪种车
- 怎么都吃不胖 怎么都吃不胖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 做梦坐飞机没坐上是什么意思 做梦坐飞机没坐上意思是什么
- 显手白的美甲颜色 最经典的颜色是什么
- 匝道是什么意思
- 高炉炼铁原理是什么
- 能灯关了还有点亮是什么原因
- 过去分词变化规则 过去分词变化规则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