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自暴自弃的几种表现状态 自暴自弃的人心理问题

带孙女在楼下玩,遇到一个小男孩,仰着头问:妈妈,大象那么强大,怎么会被一个小木桩和一根细绳困住呢?
那位妈妈回答说:因为大象从小的时候开始,就被专业的驯象人训练,等长大了就养成了不到处乱跑的习惯……
不得不说,那位妈妈是很有智慧的,能把训象这件残忍的事情,当作教育孩子的机会 。
在大象很小的时候,就会被训象人用坚固的铁链绑在小树或者桩子上 。
刚开始的时候,小象会拼命挣脱铁链,可是由于它还幼小,力量不足以挣脱束缚,经过无数次尝试后,它就会慢慢形成一个认知:只要被绑着,就无法挣脱,只能待在原地 。
直到它长成力量威猛的大象,这个认知依旧根深蒂固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这其实是一种“习得性无助”状态 。

一个人自暴自弃的几种表现状态 自暴自弃的人心理问题

文章插图
“习得性无助”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在研究动物时提出:他把狗关在装有电铃的铁笼子里,电铃一响笼子就通电,狗就会遭到电击,无处可逃,只能在笼子里痛苦地呻吟和颤抖 。
这样反复多次实验后,把笼门打开,电铃响后,还没等到通电,狗就已经倒下等待被电击,连逃出牢笼的尝试都没有 。
反观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有些时候的心理状态和实验中被关在牢笼里那条无助的狗,是不是有一些相似?
当在某件特定的或者同性质的事情上付出诸多的努力和尝试,仍无法达成预期的目的后 。
就会产生一种对现实绝望和无助的行为及心理状态,并且还会把这种状态泛化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认为不论如何努力,都难以达成自己想要的结果 。
这种心理状态其实就是“习得性无助”,是一种被动、消极的心理状态 。
可能我们自己或身边的人正在经历这样的体验:努力了很久,也付出了很多,但却始终不能达到预期的结果,就会滋生一种信念:一切都是命运的安排,自己再挣扎也无力抗衡 。
当开始相信这种“命运”,便会觉得虚无、悲观、绝望,认为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是徒劳的 。
一个人自暴自弃的几种表现状态 自暴自弃的人心理问题

文章插图
在我多年的学习研究和教学实践中,观察过很多的同学和学员 。当他们从学习的课堂回到生活中 。
面对生活的考验时,答卷总是显得苍白,编织的美好画面被一次次击得粉碎,产生极大的挫败感,觉得自己无能为力,就会滋生“学习无用”的想法,中断学习成长 。
而且时间长了,就会深深的自我怀疑,认为自己什么事都做不好,渐渐失去自信,对任何事情也都提不起兴趣,消极地面对生活和工作 。
面对困境,也不再采取任何行动去改变,而且严重依赖学习导师的意见和帮助,陷入习得性无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