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四是什么日子?

26日是农历龙年正月初四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王思潮表示,按照民间的说法,正月初四是“灶神”点查户口的日子,人们要以相关习俗恭迎“灶神”回民间 。
“灶神”,也称灶王、灶君、灶王爷,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司饮食之神 。自人类脱离茹毛饮血,发明火食以后,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灶就逐渐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崇拜灶神逐渐成为诸多拜神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了 。
王思潮介绍,按照民间的说法,正月初四灶王爷要点查户口,所以家家户户都要守在家里,准备丰富的果品,焚香点烛并燃放鞭炮,以示恭迎 。这一天,全家还在一起吃折箩,所谓折箩就是把几天剩下的饭菜合在一起的大杂烩 。同时,室内掸尘,屋内扫地,垃圾堆到院中准备“扔穷” 。
王思潮表示,尽管民间很多说法没有依据,甚至带有迷信色彩,但其本身承载了人们祈福避祸的美好愿望,这也是其能一直传承下来的原因 。对于这些民俗,公众可一笑置之,亦可象征性地做些事情,为节日多添几分喜庆气氛 。
“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在腊月二十三这天,人们恭送灶王爷回天庭汇报工作,如今是到了该把他老人家请回来的日子了 。
迎灶神
俗话说“送神早,接神迟”,所以送神要在大清早,接神却在下午四点钟左右 。过去家家户户备牲礼果菜,并焚香、烧金纸、放鞭炮以示恭迎 。据说腊月二十四日到大年初四这段期间,天界改派其它天神到下界巡逻,监视一切事物然后上奏天神 。在北方还有个传说:初四灶王爷要查户口,因此也不宜离家,因此许多地方亦有初四忌门的习俗 。但是侄子可以去看姑姑,“姑舅亲,辈辈亲,打断骨头连着筋,不分彼此一家人” 。姑奶奶在家有地位,是北方民俗特色 。
吃折箩
初四,是老北京春节习俗中重要的一天,因为它是从年节气氛向正常生活转化的一个关键点 。
其实,这个转化的苗头在初三就已充分显露,初三俗称“饿鬼日”,这一天忌讳走亲串友,只能在家祭祖祭神,不能吃米,因为传说是谷子的生日,此外不能动刀剪,在有些人家,甚至不能用荤食,这都是为了淡化节日气氛,给身心降温 。
在饮食上,折箩担当主角 。所谓折箩,又叫“合菜”,就是把几天剩下的饭菜合在一起,重新炒制而成 。北京郊区直到上世纪70年代末还保留着这样的习俗:红白喜事剩下的菜混在一起,由主家送给村里的各家各户 。上世纪50年代以前,北京有专卖折箩的小饭铺,都是从大饭庄低价买入的残羹冷炙 。即使是富贵人家,也吃折箩,据《孔府内宅轶事》所载,第76代衍圣公孔令贻就极爱吃折箩(当地人称“渣菜”) 。每到曲阜城里大户喜庆之筵,他还会差人端着盆去索要“渣菜” 。
【正月初四是什么日子?】据说,折箩在汉代就有,名为“五侯鲭(qīng)”,汉成帝曾封自己五个舅舅当侯,但他们彼此关系很僵,互不往来,唯有娄护能出入各家宴席,他将各家美味拼合起来,做成此菜,名动一时 。
宋代折箩始名为杂烩,又叫杂嚼,传说与奸臣秦桧有关,因为老百姓非常痛恨他,故取“桧”字的谐音,发明了这道菜,言下之意是要吃奸臣的肉才解恨 。不过宋代杂烩是小吃拼成,真正由各种菜拼成的,叫“群仙羹”,但所用并非剩菜 。
折箩一般应隔夜,以产生特殊的酸味,它对喜食者颇有诱惑力,但不利于身体健康,老北京人初四以此为食,还是出于勤俭持家的考虑,此外年节荤腥过重,折箩有助于消化 。
对商店打工的伙计来说,本日至关重要,因为这是一年中解雇人的关键时刻,在晚宴时,掌柜先举杯向大家道声“辛苦”,这叫“官话”,官话讲完后包子端上来,掌柜亲自夹包子,放在谁碗中,就暗示谁已被解雇,被辞退之人饭后自动收拾行李告辞,以免难堪,这叫“吃滚蛋包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