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性之谓道蕴含了 率性之谓道


【率性之谓道蕴含了 率性之谓道】率性之谓道(率性之谓道蕴含了)
中庸第一句:“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
意思是说,人的自然禀赋叫做“性”,顺着本性行事叫做“道”,按照“道”的原则修养叫做“教” 。这三句话非常重要,这是《中庸》的开始 。这个问题很大了,要讲可能讲很多的 。
第一个(要)认识“天命” 。这个“天”不是宗教的天,也不是天文科学的天,所以我们讲过,中国哲学一个“天”、一个“道”字最难说了,每个字都有好几种可以借用 。先要研究这个“天”字的道理,(据)六书的道理,这个里头是假借的符号,代表形而上,禀赋给你那个人性 。
“率(suǒ)性之谓道”,我们现在普通话讲:率(suǒ)性这样子办好了!率性是这个率(suǒ),要注意 。有人爱念成率(shuai4)性,有一种方言念率(shuài)性之谓道,好像是湖北人念,四川有一部分人也念率(shuài)性,率(shuài)性之谓道 。什么叫率(shuài)性呢?我们都晓得率(suǒ)性这样干就干了,那个率(suǒ)性就是自由意志,那叫做道啊?那你正在吃饭,我饿了就拿过来,“为什么拿我的?”“率(suǒ)性之谓道,我要吃啊!(众笑) 。率(suǒ)性吃了,抢了就抢了嘛!”——那就不通了,所以是大问题 。“修道之谓教”,所以要打坐吧!因为他说要修道哦!(这里)不是说打坐修道这个“道”哦!这三句话是大问题,全部的儒家的哲学思想、中国的哲学思想全部的中心要点(都在这里) 。
今天我们继续研究《中庸》 。《大学》、《中庸》是儒家代表性的两部书 。有一点我们研究方面首先要注意的:儒家讲的道,把道的“体”跟“用”是不分的,体用不分 。换句话说,形上、形下综合起来讲,没有把形上之道,与形而下的行为——“用”分得那么严格 。看起来以西方的哲学观念来看,很不逻辑,条理分析不清楚 。事实上也不尽然 。因为道体跟用、形上跟形下,本来不可分 。“体”是不可见的,只是在“用”上、在“形”上见之体,见之道体的作用 。这个观念我们首先把握住,然后读中国儒家的乃至诸子百家的书,观念就能搞清楚了 。
现在我们还是再从头来过,讲到上次提到的三句话,“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这三句话,是影响几千年来中国文化最大的东西 。尤其后世的、宋元以后的理学家、儒家们,所有讲的儒道、理学的道理,他的修养、功夫,统统从这里出来的 。那么再会同佛家、道家,所有的修养方法,构成中国文化宋元以后儒家的另一套、另一个系统的哲学 。首先我们对于这三句话,“天命之谓性”,我们再三重复过,研究中国古代的书,一个“天”字一个“道”字,特别要小心 。他这个“天”有时候代表抽象的一个符号,形而上的本体——就是“道”,拿天字来做代表 。有时候是代表有形的,天文的天、气象的天 。有时候这个“天”是代表宗教性,有个主宰,叫他是神也可以、上帝也可以、天帝也可以,反正有宗教性的,所谓冥冥中有一位——有一个主宰,不是有一位,说一位已经拉到人的观念——有一个不可知的力量做主宰,也用这个天 。有时候这个天是直接就代表人的善心,等于中国后世文化,同佛家以后的明心见性这个“心”一样的 。所以宋元以后,有时候把这两方面合起来用,譬如讲学佛、禅宗的境界,他们用一句话“性天风月”,就是说本性里头的、人的自性里头那个天地、那个宇宙,有他的境界,有他的风光,所以叫做“性天风月” 。文字非常优美,实际上是个哲学——性天里头哪里有个风月?就凭你闭上眼睛,打起坐来幻想,或者吃一个强力胶下去,眼晴闭着,哦,里面刮起一阵风,出个月亮——实际上它不是一个实际的,只是一个形容,(形容)里头有很优美的境界 。所以这个“天”字我们要特别注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