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定到几禅才能有神通 禅定最大的危险是什么


禅定 , 分为禅和定 。禅是梵语禅那的简写 , 翻译成汉语是思维修或静虑(清净思虑) 。定 , 是心一境性 。
更通俗说 , 禅定就是:心非常专注 , 而专心思惟到一定程度 。就像一个湖面 , 非常平静 , 这是专注 , 但如果湖水被污染 , 再平静的湖面也映不出白云 , 所以需要思维的沉淀 , 把污染消除 , 这时才能映出蓝天白云 。
禅定分止禅和观禅 , 止禅更侧重于专注的定 , 观禅更侧重于思维观想 。
今天 , 大部分人把禅定当作止禅 。
1 , 修行止禅必须通过九住心 , 一共有九个阶段 。
九住心是:内住 , 等住 , 安住 , 近住 , 调伏 , 寂静 , 最极寂静 , 专注一趣 , 平等摄持 。
从止禅来说 , 世间没有比九住心更详尽的指导次第了 。
【禅定到几禅才能有神通 禅定最大的危险是什么】天台宗的智者大师都不知道九住心 , 他根据自己的经验分为粗住、细住、欲界定、未到地定 , 然后是初禅 。粗住相当于第四、第五住心 , 细住相当于第六、第七住心 , 欲界定相当于第八住心 , 未到地定相当于第九住心 。
佛陀也许在《阿含经》中讲过九住心 , 但没有流传下来 。上座部的《法蕴足论》只讲了九住心的九个名字 , 并没有详细讲解 。
只有唯识的祖师们才详尽讲述了九住心的具体过程 。
2 , 具体修行禅定 , 如果你不能完全正确理解经论 , 只能拜师学习 。我们这里只透漏第一住心的修行 。
《阿毗达磨杂集论》讲:“摄外攀缘 , 内离散乱 , 最初系心故 。”
不禅修的人大多向外求 , 求这求那 , 向外面攀缘 , 禅修就要放下这些 , 内心要远离散乱 。
禅修首先要降伏散乱 , 散乱是让我们胡思乱想的力量 , 散乱分为三品(上品中品下品 , 或粗品中品细品 , 再细可分为九品) 。首先调伏的是粗品散乱 , 然后调伏中品散乱 , 再调伏细品散乱 。
不是你坐在那里开始禅修 , 就是第一住心了 , 也有一些要求和标准的 。
在第一住心的前行 , 前面的修行主要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 身心大苦 。身心都有巨大的扰动 , 浑身难受 。不坐还好 , 一坐下来禅修没有一个地方不难受得 , 如坐针毡 。这是很多人刚开始坐禅的状态 。
第二阶段 , 身苦暂息 。坚持坐禅一段时间后 , 身体上感受的苦暂时不明显了 , 至少有一段时间没有身体的严重苦受 。腿也没刚开始时那样疼了 , 虽然过一会又疼起来了 。这时 , 很多人开始喜欢禅修了 。
第三阶段 , 降伏内心的小随烦恼 。小随烦恼不是烦恼很小 , 而是生起的范围小 , 一次只能生起一种 , 但非常粗猛 。小随烦恼有十个:一忿 , 二恨 , 三恼 , 四覆 , 五诳 , 六谄 , 七憍 , 八害 , 九嫉 , 十悭 。忿是愤怒发作 , 恨是怀恨在心 , 恼是原来有过愤恨、现在又被惹恼了 , 覆是掩盖、掩饰的心 , 诳是欺骗别人的心 , 谄是谄媚、拍马屁 , 憍是骄傲 , 害是害别人的心 , 嫉是嫉妒心 , 悭是吝啬心、小气鬼 。这时候 , 需要你至少在一座中不要生起这些小随烦恼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