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边军一小兵卢象升之死 明朝将领卢象升为什么会兵败

1639年十二月十二日,年仅39岁的名将卢象升战死 。
三郡民众闻讯,痛哭失声,声动天地 。
其后,明清两代的士大夫都为之感佩,两代的帝王都为之追谥,甚至到100多年后,乾隆还特意追谥 。
究竟是什么样的人,能让天下如此震动呢?
一介文官,力保三郡之民
卢象升,是科举出身的文官 。
不过,虽是江南文人,卢象升胸怀大志,自幼习武 。
他的练功刀,重达136斤;又能在五十步外射箭,每发必中;远远超过了武举的标准 。

明末边军一小兵卢象升之死 明朝将领卢象升为什么会兵败

文章插图
文武双全,说的就是这样的人 。
科举中进士后,他被授户部主事,经过历练后,升迁为大名知府、大名道 。
大名,在今河北邯郸内 。
当时,各地的流寇常进入其境,卢象升既要治民,也要与流寇作战,渐渐磨练出了一支有一定作战能力的军队 。
崇祯二年,皇太极绕道入边,直逼京师,卢象升募兵万人入卫,小有战功 。
次年,崇祯以他进右参政兼副使,整饬大名、广平、顺德三府兵备,号“天雄军” 。
此后的三年多时间里,卢象升就在这一带与流寇激战 。
流寇,也就是流串过来的农民起义军 。
古代,尚无力建立正常财政体系的农民起义军,要维系生存所需,只能靠劫掠 。
流寇,又是最为危险的存在 。
隋末时,瓦岗英雄李勣就表示:在老家一带混,都是乡里乡亲的,下不去手 。不如去运河一带劫掠 。
因此,离开家乡的流寇,一般都“下得了手”,危害极大 。
明末边军一小兵卢象升之死 明朝将领卢象升为什么会兵败

文章插图
卢象升在三郡与流寇激战,是保护桑梓 。
而且,当时,初组织起来的“天雄军”战斗力有限,经常陷入混乱,很多时候都是卢象升靠着自己的勇武安定军心,赢得胜利的 。
如此,流寇相互转告:卢廉使遇即死,不可犯 。不敢再去侵犯三郡 。
所以,后来,三郡民众称:“昔非死贼”,就是感恩卢象升的保卫之德 。
威震海内,赢得将士爱戴
此后,卢象升被调往各地,镇压农民起义 。
卢象升转战河北、湖北、河南、安徽等地,与农民军主力激战,所向披靡 。
当时,洪承畴负责西北,卢象升负责东南,两人联手剿杀下,农民军连续受到重挫,陷入低谷 。
卢象升每战必身先士卒,又与士兵同甘共苦 。
有一次,部队断饷三日,卢象升自己一滴水也不喝,在他的带头下,部队稳定了下来 。
【明末边军一小兵卢象升之死 明朝将领卢象升为什么会兵败】这样的卢象升,自然赢得了将士们的爱戴 。
而对于刺头悍将,卢象升也颇有驾驭之法 。
明末边军一小兵卢象升之死 明朝将领卢象升为什么会兵败

文章插图
崇祯曾几次赐卢象升尚上宝剑,但卢象升始终没有斩杀过任何一个稗将,“爱才惜下如不及”,推心置腹 。
因此,许多悍将都愿意听从其调遣 。
要知道,卢象升的手下将领,有不少都是刺头!
比如,统领了三千关宁铁起的祖宽,初被调入中原时不服军令,劫掠财物,后来为卢象升“搞定”后才服从军令,后来,归属洪承畴后又不服,结果被处死 。
可见,卢象升的人格魅力在洪承畴等人物之上 。
善于抚民、治政,口碑极佳
卢象升的战功自不必多说,但不该忘记的是:他文武双全,理政经济之才也十分了得 。
早年,他督饷清源仓时,就发现每年的消耗在万石以上 。
经他发现,问题在于管理粮仓的仓吏相互勾结、中饱私囊,当时,清源仓所在的河南地区连年大旱,百姓民不聊生,难以承受重负,纷纷逃亡,使赋税进一步减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