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写好一份数据分析报告 统计分析报告


统计分析报告(怎么写好一份数据分析报告)
故事很多,余生慢慢分享
“数据人创作者联盟” 成员

#1 我认为一个好的分析报告应该要的结构

#2所有的分析报告都有一个大前提 --- 了解报告的受众

知道他们是谁,喜欢什么样的风格,怎样的叙事过程,才好判断报告的载体和形态 。

是用excel,还是用word,或者PPT和key note ?
是喜欢鲜艳的对比色,还是稳重的商务色 ?
是总分,还是总分总,还是总分分 ?
是喜欢开门见山,还是喜欢先扬后抑 ?
是希望逻辑严整,还是喜欢单点突破按照模块去拆解?
是喜欢专业的词汇,还是通俗易懂的大白话?

根据受众的数据理解能力,去判断用哪种图表进行呈现,做合适的解读 。

——如何了解?
在日常对接的琐碎数据需求过程中,带入以下几个层面的理解:

① 需求的业务方是谁,他们为什么需要这些数据,怎么用这些数据(看 or 读);
② 通过周期性的需求对接,在哪些业务团队内可以拥有话语权,在哪些场景下可以拥有数据的驱动决策权;
③ 摸清一个企业的组织架构,哪些高层会真正用数据,看数据的习惯和偏好 。

#3 汇报的9大要素

1)背景

脱离了业务背景的分析过程,很容易被质疑,站不住脚 。

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谁的需求?做完这个事情之后能干什么?资源分配如何?

2)目标
可以把目标拆解成为几个阶段,本期的目的是什么,之后的计划是什么 。

因为在实际业务过程中,分析的过程往往是循循渐进的,不可能一次性的就把一个问题剖析的特别清楚,分阶段分步骤的完成某一个事情 。

3)重要结论
按照写议论文的方式,总分总,是最常见的结构,总的部分,就是结论了 。通过哪些数据去抽象成为问题、异常、趋势,站在业务侧的角度进行具象,形成典型的案例,凝练语言和话术 。

结论前置的好处,是帮助读/看报告的人节省时间,快速聚焦到结论事项上 。

如果本身的话语权足够大的话,还能减少决策链路,直接进行策略抉择,少了很多环节 。

举个例子:通过对各省用户在客服部门的诉求信息分析,发现湖南和吉林两省的用户体量大(x),新用户的占比高(x%),在平台入驻、协议签订、商品发布几个环节的问题量,高于平台平均水准x% 。

原因:经过对数据的拆解,在两省的培训材料少、知识库覆盖面比较低,语料素材匹配度不高;

策略:建议培训部门加强对知识库、语料的建设,并针对两省用户的问题,制定相应的策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