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写好一份数据分析报告 统计分析报告( 三 )



针对分析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能够制定且落地的手段和方法 。

策略的制定过程,很大程度上是需要依赖于多团队协同的,所以这时候就需要去搞人际关系,寻找各个业务团队的切入点,这样才能拉到更多的资源支持 。

人际关系的过程是一套腹黑管理学,也不在报告本身这个层面体现,后面会有单独的环节去介绍 。

7)需求和资源

不可否认,这是绝大多数数据分析从业人员都会忽略的一个主体 。

花了大量的时间,去做需求的沟通对接,反复的拆解需求,找准数据来源,做繁琐的清洗和处理,最后统计分析出核心的问题所在,汇报完就结束了 。

这里只需要问几个问题:

① 如果要评论这份报告的意义,谁可以给你做后盾;
② 如果要评价这份报告的影响,哪些人可以来支撑它的合理性;
③ 如果要评估这份报告的价值,它应该值多少钱 。

意义、影响、价值,这三个层面分别对应了做这份报告的背景,即谁是需求方 。

报告的协同部门,即谁参与方,无论是确定数据来源的部门,还是核对数据口径的部门,或者是参与数据解读的部门,都是协同方,应该事先去做好沟通确认的工作,避免数据结果被质疑 。

做报告所花的人力、精力,即从有想法开始、到策划框架、到数据采集、到报告发布,一共投入了多少人日,每个人一天大概多少钱,总体成本,就是这份报告的基础价值体现;再对数据的应用范围进行估值,大致上就是报告的全部量化产出了 。

8)跟进计划表

做完汇报,常规来说,分析的事情就告一段落了,逐项的策略执行需要一段时间的沉淀 。主动一点的人会去关注事后action的部分,谁在什么时间节点应该要交付什么内容,通过数据监控进行业务反馈 。

做到这个部分,才是真正的数据闭环,虽然这个部分可能不是全权由自己负责,但是必须关注整个过程中,数据的流向,所做的策略,以及落地的方式 。

9)价值评估

最后一层就是价值评估,前面说了报告本身的量化过程,这个部分的主要点在于数据本身的价值、分析的影响层面、策略的适用范围、跨部门协同过程建设、虚线团队管理等几个方面 。

#4 写在最后

第一层【前言部分】1、背景 2、目标
第二层【分析内容】3、重要结论 4、问题vs论点vs论据 5、小结(合,分层级,为了使重要结论更清晰)
第三层【决策部分】6、策略
第四层【资源整合】7、需求和资源
第五层【数据管理】8、跟进计划表 9、价值评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