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第一步是“报考” , 报考首先是官府要考核考生的身份 , 看他是否具备参加科举的资格 , 如出身是否清白 , 是否为丁忧期 , 是否是在户籍所在地报考等等 。
考生通过第一关审核 , 身份也从士人转变为“童生” , 可以名正言顺的参加科举考试 。
文章插图
【清朝登仕郎是什么级别官职 登仕郎相当现在什么官】“童生”并非像字面意思那样和年龄有关系 , 士子在没有考生秀才之前 , 无论是孩童、青壮年 , 还是白发苍苍的老人 , 都称为童生 。
明代读书人称生员为“老友” , 称童生为“小友” 。如果童生考上了秀才 , 哪怕他只有十几岁 , 也称为“老友” 。
如果考不上秀才 , 即便是八十岁也称“小友” 。清朝有一副对联讽刺老童生道:“行年七十尚称童 , 可云寿考;到老五经还未熟 , 不愧书生 。”
一个读书人成了童生后 , 也会略微地提升政治地位 。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在打官司时 , 如果童生遇到官司 , 虽然要和平民一样也要跪着回答官老爷的问话 , 但县官老爷需要用比较客气的语气来审问 。
如果遇到年龄较大的童生 , 而且不是情节十分严重的案子 , 童生可以站起来回答 。如果是平民 , 无论年龄多大 , 都是没有这个特权的 。
文章插图
不仅如此 , 由于童生是每个县里有文化的一个群体 , 他们不仅对各种法律条文有一定的了解 , 而且还能言善辩 , 有时能让县官下不来台 。
有的童生还通过罢考或者故意推辞参加考试的方法 , 让县官受到处罚 。这样 , 县官往往在某些方面会偏袒童生 。
童生与平民的区别还表现在死后的神主上 。神主是用来祭祀死者的牌位 , 一般用木头制成 , 这个牌位的中间写上被祭祀者的官职和名讳 , 左下方写祭祀者的姓名 。
如果没有官职的话 , 写上童生就显得不好看 。可是童生毕竟没有功名 , 如果不写童生就只能写“皇清处士某某人神位” , 虽然这样也显得冠冕堂皇 , 但还不够荣耀 , 需要写一个有官职意味的神主 , 比如“皇清待赠登仕郎某某人” 。
文章插图
这是一个十分滑稽可笑的神主写法 , “待”指的是“等待” , “赠”是指朝廷已经给死了的人封官职 。
“登仕郎”是一种品级的名称 。按清代的官制 , 五品以上称大夫 , 五品以下称郎 , 每一个官阶都有一个不同的称谓 , 如正一品为光禄大夫 , 从一品为荣禄大夫 , 最低的九品官则为登仕郎 。
清代统治者给死者赠官职向来比较大方 , 一般是人以子贵 , 如果儿子是某一级大夫或者郎的话 , 他的曾祖、祖父、父亲有可能得到相应的封赠 。
比方说 , 一个童生死了之后 , 如果他的儿子做了九品官 , 那么这位童生就可以赠登仕郎了 。因此 , 神主上写“待赠登仕郎”意思是等待儿子、孙子通过科举考试做官之后获得封赠 。
事实上 , 这种等待可能是永远也无法实现的 , 也可能很快就实现 , 童生们只能是在九泉之下翘首期待了 。
不过 ,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虚荣 , 主要还是他们取得了童生的资格 , 也意味着不再是平民百姓了 , 死后一定要和平民区分对待 。
文章插图
童生在参加正式科举考试乡试之前 , 必须参加童试 , 俗称考秀才、小试 , 即童生进入府州县学的入学考试 , 也是读书人获取功名的初试 。
推荐阅读
- 古代是干什么的,作用是什么 宗人府相当于什么机构
- 清朝是否是我国历史上的耻辱 清朝真是个恶心的朝代
- 清朝从一品官有多大官职 古代从一品和正二品谁大
- 清军入关那么久为什么不反抗 清朝汉人为什么不反抗
- 古代妃子为什么要留长指甲 清朝长指甲套怎么方便皇上
- “拼命陈郎”——煮茗簃随笔之一
- 清代知府相当于现在什么级别 清朝知府是几品官职
- 清朝直隶总督相当于什么官职 直隶总督是几品官员
- 杨戬和沉香都救母了吗 劈山救母的是二郎神还是沉香
- 清朝每天都有早朝吗 清朝上完早朝就回家休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