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色彩构成?


什么是色彩构成?

文章插图
色彩构成:
即色彩的相互作用 , 是从人对色彩的知觉和心理效果出发 , 用科学分析的方法 , 把复杂的色彩现象还原为基本要素 , 利用色彩在空间、量与质上的可变幻性 , 按照一定的规律去组合各构成之间的相互关系 , 再创造出新的色彩效果的过程 。
色彩的产生:
物体色彩的形成取决于三个方面:光源的照射、物体本身反射一定的色光和环境与空间对物体色彩的影响 。
物体色彩的显示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一类物体的色彩是由它本身辐射的光波所形成的 , 这类物体称为发光体 , 也叫光源 , 比如太阳、灯泡等 。另一类物体本身并不发光 , 但是能不同程度的吸收、反射、透视光能量而呈现颜色 , 这类物体称为非发光体 。对色彩成因起重要作用的是物体的透射、吸收和反射光的功能 。
光与色:
1.光与色共存 , 有了光才有了色 , 色的本质是光 , 两者密不可分;
2.可见光与不可见光:光在物理学上是一种电磁波 。
波长在0.39微米至0.77微米之间的电磁波可以引起人们的视觉感受 , 是可见光 。波长小于0.39微米是紫外线 。波长大于0.77微米是红外线 , 紫外线与红外线都是不可见光 。我们之所以能够看见各种物体的各种颜色 , 是因为有光照这个先决条件 。自然界的物体对色光具有选择性的吸收、反射与透视等现象 。色彩是光的产物 , 没有光就没有色彩的感觉 , 但并不是所有的光都由色彩去感觉 。
环境色:
色彩的变化是丰富多彩的 , 在一定的环境下 , 周围物体的颜色互相影响所形成的色彩称为环境色 。也就是说一个物体受到周围物体反射的颜色所引起的物体固有色的变化 。它是决定物体色彩的重要因素 , 客观世界中 , 存在的任何一种物体都不可能孤立存在 , 都必然要和周围的环境发生影响并受其影响 , 色彩也不例外 , 周围的环境色也一定会互相反射、互相影响 , 正是因为这个现象给了物体丰富多彩的光彩 , 使得色彩形成了互相关联的整体氛围 。
任何物体放在其他物体中间 , 必然会受到周围物体颜色的影响 。环境色对周围物体颜色的影响在物体的暗部表现的比较明显 。光源越强 , 环境色反射就越强 。物体之间距离越近 , 环境影响就越明显 。物体的质地越光滑、颜色越鲜艳 , 反应环境的力度就越大 , 反之就减弱 。环境色对物体暗面与亮面的影响程度是不一样的 , 亮面反应的主要是光源色 , 暗面反应的主要是环境色 , 同时环境色也更加丰富了暗部色彩 。
色彩的三要素:
1、明度
指色彩的明暗程度 , 亦可被称为亮度、深浅度等 。明度由振幅决定 , 振幅越宽 , 进光量越大 , 物体对光的反射率越高 , 则明度越高;振幅越窄 , 进光量越小 , 物体对光的反射率越低 , 则明度越低.任何色彩都具有一定的明度 。明度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 它可以离开色相和纯度单独存在 , 而色彩的色相和纯度总是伴随着明度一起出现的 , 所以明度是色彩的骨架 。
无彩色中白色为明度的最高极限 , 黑色为明度的最低极限 , 将白色和黑色作为两极 , 在两者之间作从深到浅的灰色渐变 , 可以得到一个单纯的明度列 , 离白色愈近 , 则明度愈高 , 离黑色愈近 , 则明度愈低 。有彩色中各纯色的明度各不相同 , 其中黄色明度最高 , 紫色明度最低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