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国际”与“本土”交融 上海“老外街”展创新活力


中新网|“国际”与“本土”交融 上海“老外街”展创新活力
文章插图

上海老外街街景 老外街供图
(申城风景线)“国际”与“本土”交融 上海“老外街”展创新活力
中新网上海12月3日电 题:“国际”与“本土”交融 上海“老外街”展创新活力
作者 高志苗
一杯啤酒,一本书,一个午后,这是Thomas kohs退休生活的“标配”,他喜欢在“老外街”享受这样的“独处时间”。“来上海15年,我一直住在老外街附近,婚礼晚宴也是在这里举行的。”他对中新网采访人员说。
位于上海市闵行区的老外街,是上海历史最为悠久的一条海外风情街。一条长490米的街道,云集了13个国家和地区30多家特色餐厅和酒吧,素有“上海美食联合国”的美誉。街区一店一景,五成以上的消费者及商家为外籍人士。
从废弃的铁路路基到特色商业街区,再到现在的时尚文化特色街区,老外街走过了十多年的“蝶变”之路。“(以前)这里业态比较单薄,只有餐饮和酒吧,这容易造成一次性消费,不能营造长久的归属感。一个商业体里,没有自己的文化元素,是没生命力的。”老外街项目总监张武才告诉采访人员。

中新网|“国际”与“本土”交融 上海“老外街”展创新活力
文章插图

上海老外街街景 老外街供图
现在的老外街将“国际”与“本土”交融,以文化、创意、公益、产业四位一体构筑文创新产业的服务平台,打造属于老外街的文创生态乐园体系。以“城市乐园”为理念,引进了THE BOXX、玩小伴宠物乐园、OopSense等园区创新标杆业态,持续激发片区的生命力。
老外街的变化Thomas kohs也是见证人。他觉得老外街“一直在变”,不仅有美食、酒吧等商业配套,也打造了很多生活娱乐场所。“老外街打造成外国人的社区我想是成功的,如果有朋友来上海,我会首先推荐他来这里。”
为了持续激发片区生命力,老外街开启“前店后厂”的商业模式。张武才介绍,前店后厂的新商业模式,以园区内文化、科创企业为主体,进行后端内容制造,产出内容将直接输送到园区内的前端客户,由其进行面对消费者转化的生态闭环,整合上下游资源,缩短企业产销链。
2020年,沉浸式戏剧工作室OopSense入驻老外街,成为“前店后厂”模式的受益者。
“当时选择场地的时候对比过上海很多地方,老外街1000平方(米)整层的空间,很适合我们做游戏剧场。创作前期我们导演、灯光、舞美、编剧都在一起,不管工作到多晚,老外街都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现在我们已经上线主题为‘日食’的沉浸式戏剧。”OopSense场景美术总监墨墨介绍。
“园区里一些平台有想法,但必须要在一定的场景下才能把想法转化为商业形态,(前店后厂)这种模式,有助于他们进行后台研发、完善,然后再到前面去推广。园区里的任何一家餐厅都可以是他的合作对象,我们去做他们双方之间的思想工作,去当‘红娘’。”张武才说。
THE BOXX创始合伙人黄维也表示,希望在老外街讲新一代文化商业创新者的故事,将内容注入资产,以文化引领消费。
【 中新网|“国际”与“本土”交融 上海“老外街”展创新活力】“我们希望老外街成为外国人的社区,有种家乡的归属感,成为上海人的聚场,有些元素吸引他们聚在这里,也希望成为观光客的景点。未来,老外街会继续向国际文创生活园的方向发展。”张武才说。(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