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的由来是什么


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
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远自汉代以来,民间就有元月十五张灯、赏灯的习俗,所以人们又把这一天称作灯节 。
按民间的传统,在一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观灯会、猜灯谜、吃元宵,阖家团聚,其乐融融,充分体现了元宵节的文化内涵 。
元宵节的起源很古老,源于远古人类在过节时以火把驱邪 。这个节要祭祀天神,由于是夜里进行,自然要打着火把,后来就逐渐演变为元宵节了 。
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就有了 。
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 。因汉明帝提倡佛法,恰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蔡愔称印度摩揭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 。
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于是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 。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及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渐在我国流传下来 。
此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扩展成民间盛大的节日 。该节日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
此外,还有一种说法,即元宵节起源于火把节 。汉代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 。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 。参加歌舞者达数万人,从第一天黄昏始至第二天天黑为止 。
【元宵节的由来是什么】直至今天,我国西南一些地区的人们还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田头或晒谷场跳舞 。
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