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插图
【凤凰起舞什么意思?】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李凭箜篌引李贺吴丝蜀桐张高秋 , 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 , 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 , 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 , 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 , 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 , 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 , 露脚斜飞湿寒兔 。此诗大约作于元和六年(811)至元和八年 , 当时 , 李贺在京城长安 , 任奉礼郎 。李凭是梨园弟子 , 因善弹箜篌 , 名噪一时 。“天子一日一回见 , 王侯将相立马迎” , 身价之高 , 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 。他的精湛技艺 , 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 。李贺此篇想象丰富 , 设色瑰丽 , 艺术感染力很强 。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 , 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见方扶南《李长吉诗集批注》卷一) 。诗的起句开门见山 , “吴丝蜀桐”写箜篌构造精良 , 借以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 , 写物亦即写人 , 收到一箭双雕的功效 。“高秋”一语 , 除了表明时间是九月深秋 , 还含有“秋高气爽”的意思 , 与“深秋”、“暮秋”之类相比 , 更富含蕴 。二、三两句写乐声 。诗人故意避开无形无色、难以捉摸的主体(箜篌声) , 从客体(“空山凝云”之类)落笔 , 以实写虚 , 亦真亦幻 , 极富表现力 。优美悦耳的弦歌声一经传出 , 空旷山野上的浮云便颓然为之凝滞 , 仿佛在俯首谛听;善于鼓瑟的湘娥与素女 , 也被这乐声触动了愁怀 , 潸然泪下 。“空山”句移情于物 , 把云写成具有人的听觉功能和思想感情 , 似乎比“天若有情天亦老”(《金铜仙人辞汉歌》)更进一层 。它和下面的“江娥”句互相配合 , 互相补充 , 极力烘托箜篌声神奇美妙 , 具有“惊天地 , 泣鬼神”的魅力 。第四句“李凭中国弹箜篌” , 用“赋”笔点出演奏者的名姓 , 并且交代了演奏的地点 。前四句 , 诗人故意突破按顺序交待人物、时间、地点的一般写法 , 另作精心安排 , 先写琴 , 写声 , 然后写人 , 时间和地点一前一后 , 穿插其中 。这样 , 突出了乐声 , 有着先声夺人的艺术力量 。五、六两句正面写乐声 , 而又各具特色 。“昆山”句是以声写声 , 着重表现乐声的起伏多变;“芙蓉”句则是以形写声 , 刻意渲染乐声的优美动听 。“昆山玉碎凤凰叫” , 那箜篌 , 时而众弦齐鸣 , 嘈嘈杂杂 , 仿佛玉碎山崩 , 令人不遑分辨;时而又一弦独响 , 宛如凤凰鸣叫 , 声振林木 , 响遏行云 。“芙蓉泣露香兰笑” , 构思奇特 。带露的芙蓉(即荷花)是屡见不鲜的 , 盛开的兰花也确实给人以张口欲笑的印象 。它们都是美的化身 。诗人用“芙蓉泣露”摹写琴声的悲抑 , 而以“香兰笑”显示琴声的欢快 , 不仅可以耳闻 , 而且可以目睹 。这种表现方法 , 真有形神兼备之妙 。从第七句起到篇终 , 都是写音响效果 。先写近处 , 长安十二道城门前的冷气寒光 , 全被箜篌声所消融 。其实 , 冷气寒光是无法消融的 , 因为李凭箜篌弹得特别好 , 人们陶醉在他那美妙的弦歌声中 , 以致连深秋时节的风寒露冷也感觉不到了 。虽然用语浪漫夸张 , 表达的却是一种真情实感 。“紫皇”是双关语 , 兼指天帝和当时的皇帝 。诗人不用“君王”而用“紫皇” , 不单是遣词造句上追求新奇 , 而且是一种巧妙的过渡手法 , 承上启下 , 比较自然地把诗歌的意境由人寰扩大到仙府 。以下六句 , 诗人凭借想象的翅膀 , 飞向天庭 , 飞上神山 , 把读者带进更为辽阔深广、神奇瑰丽的境界 。“女娲炼石补天处 , 石破天惊逗秋雨” , 乐声传到天上 , 正在补天的女娲听得入了迷 , 竟然忘记了自己的职守 , 结果石破天惊 , 秋雨倾泻 。这种想象是何等大胆超奇 , 出人意料 , 而又感人肺腑 。一个“逗”字 , 把音乐的强大魅力和上述奇瑰的景象紧紧联系起来了 。而且 , 石破天惊、秋雨霶霈的景象 , 也可视作音乐形象的示现 。第五联 , 诗人又从天庭描写到神山 。那美妙绝伦的乐声传入神山 , 教令神妪也为之感动不已;乐声感物至深 , 致使“老鱼跳波瘦蛟舞” 。诗人用“老”和“瘦”这两个似平干枯的字眼修饰鱼龙 , 却有着完全相反的艺术效果 , 使音乐形象更加丰满 。老鱼和瘦蛟本来羸弱乏力 , 行动艰难 , 现在竟然伴随着音乐的旋律腾跃起舞 , 这种出奇不意的形象描写 , 使那无形美妙的箜篌声浮雕般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了 。以上八句以形写声 , 摄取的多是运动着的物象 , 它们联翩而至 , 新奇瑰丽 , 令人目不暇接 。结末两句改用静物 , 作进一步烘托:成天伐桂、劳累不堪的吴刚倚着桂树 , 久久地立在那儿 , 竟忘了睡眠;玉兔蹲伏一旁 , 任凭深夜的露水不停在洒落在身上 , 把毛衣浸湿 , 也不肯离去 。这些饱含思想感情的优美形象 , 深深印在读者心中 , 就象皎洁的月亮投影于水 , 显得幽深渺远 , 逗人情思 , 发人联想 。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想象奇特 , 形象鲜明 , 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诗人致力于把自己对于箜篌声的抽象感觉、感情与思想借助联想转化成具体的物象 , 使之可见可感 。诗歌没有对李凭的技艺作直接的评判 , 也没有直接描述诗人的自我感受 , 有的只是对于乐声及其效果的摹绘 。然而纵观全篇 , 又无处不寄托着诗人的情思 , 曲折而又明朗地表达了他对乐曲的感受和评价 。这就使外在的物象和内在的情思融为一体 , 构成可以悦目赏心的艺术境界 。
推荐阅读
- 《东游记》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 街头篮球为什么玩不了
- 李秀景为什么在情书中那么受欢迎
- 黑镜子第二季第3集为什么露宿街头?
- 金武林为什么给陶喆零分?
- 平坟style是什么
- 君王2什么职业最厉害 所有职业全面介绍
- 猪肉骚味特别重是什么原因
- 草莓补充什么维生素
- 草莓冻坏了是什么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