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气候|解密东亚气候“风云故事”


东亚气候|解密东亚气候“风云故事”
文章图片
【东亚气候|解密东亚气候“风云故事”】王会军在学术会议上发言 。研究团队供图
■采访人员 甘晓
从11月初开始 , 全中国从北“冻”到南 , 许多地方比往年更早地迎来了初雪 。今年冬天会不会更冷?明年春天和夏天的旱涝情况如何?这些已经成为当下人们最关心的问题 。
在科学家看来 , 想要了解未来一年我国的气候如何变化 , 必须从理解“东亚气候变化规律和机制”这一科学问题入手 。“在‘年际’这样一个时间尺度上 , 东亚气候变化有什么特征、驱动机制是什么 , 是我们通过研究想要获得的答案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授王会军告诉《中国科学报》 。
自2015年以来 , 王会军带领的团队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东亚气候系统变化机制及预测方法”(以下简称创新群体项目)支持下 , 围绕中高纬和东亚气候系统多尺度变异规律和机制、中高纬气候系统对东亚气候的影响和过程以及东亚气候系统的预测和预估等方面开展了系统深入的研究 , 取得若干重要进展 。
研究中 , 他们不仅关注“年际”时间尺度 , 还关注“年代际”甚至数千年以前的古气候变化 , 致力于解密东亚气候的“风云故事” 。
“冷板凳”赋能极端气候决策
时间回到2014年7月 , 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导致华北和东北南部地区出现了严重干旱 , 一些省份的干旱程度甚至创了近60年之最 。王会军敏锐地注意到这一现象 , 迅速投入研究工作中 。他们通过系统分析大气环流特征、海温和海冰的作用 , 发现此次华北干旱事件是由太平洋海温异常、北极海冰异常以及欧洲温度异常综合导致 。事实上 , 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 , 东亚季风环流就持续偏弱 , 导致东亚地区从南向北的水汽输送减少 , 我国华北地区一直处在干旱状态 。王会军最早揭示了东亚季风的这一年代际变化 。“年代际尺度的气候变化对国计民生至关重要 , 例如对华北地区干旱情况的预测将直接影响国家对水资源的决策 。”王会军表示 。
让基础研究为国家决策赋能是研究团队一路走来的不懈追求 。2014年 , 他们获得创新群体项目支持 , 在“东亚气候系统变化机制及预测方法”领域开启新征程 。
研究团队看到 ,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 , 暴雨、干旱、高温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频次和强度都有所增加 。气候经常以一种极端的方式呈现在人类面前 , 这意味着 , 应对极端气候的防灾减灾工作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
如何将研究成果服务于国家的防灾减灾?这是他们一直关注的问题 。洪涝、滑坡泥石流是我国常见的重大灾害 , 每年均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 但此前对洪水和泥石流的预报主要停留在经验和统计的基础上 , 难以满足当前防灾减灾的需求 。“我们需要更加精确地知道 , 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生多大强度的滑坡 , 才能指导预警 。”王会军解释 , “真正科学的办法是从数学和物理角度来构建模型 , 建立预报系统 。”
为此 , 他们下定决心 , 瞄准洪涝、滑坡泥石流动力学预报这一难题 。其间 , 几位研究人员潜心致研 , 克服了发表文章少、出成果慢带来的现实困难 , 甘愿坐“冷板凳” 。最终 , 建立起一套适合于中国的高分辨率滑坡泥石流动力数值预报系统 , 如今已在为防灾减灾提供相关帮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