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习俗和重阳节的习俗故事

重阳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依着重阳节的习俗我们可以做什么呢,寒露过后,黄花红叶,妆点秋光,重阳来到,又是一年登高望远的日子 。农历九月初九,为传统的重阳节,又称登高节,民间还有重九节、茱萸节、菊花节等说法 。在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重阳节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 。在这个传统节日里有哪些习俗呢?以及重阳节的习俗故事,让小编来介绍一下吧 。

重阳节习俗和重阳节的习俗故事

文章插图
重阳节图片
重阳节的由来
因为《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农历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 。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
重阳节习俗
吃重阳糕
重阳的饮食之风,除前所述的饮茱萸、菊花酒,吃菊花食品之外,还有好些,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吃糕 。
在北方,吃重阳糕之风尤盛 。据《西京杂记》载,汉代时已有九月九日吃蓬饵之俗,即最初的重阳糕 。
赏菊
菊是长寿之花,又为文人们赞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征,所以人们爱它、赞它,故常举办大型的菊展 。菊展自然多在重阳举行,因为菊与重阳关系太深了;因此,重阳又称菊花节,而菊花又称九花 。赏菊也就成了重阳节习俗的组成部分 。
登高望远
为了镇压凶气、战胜凶气,重阳节的的主要仪式活动就是登高,其他的都属于附加活动 。此风俗始于东汉 。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 。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
当然人们登高也不单是攀登而已,还要观赏山上的红叶野花,并饮酒吃肉,享受一番,使登高与野宴结合起来,更有吸引力 。
喝菊花酒
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因此,重阳节才一直保留着饮菊花酒的习俗 。
九日所酿的菊花酒在古代被视为延年益寿的长命酒 。菊花酒有清热解毒、明目祛风、平肝舒肺、益阴滋肾的药用价值 。
插茱萸
重阳节有佩茱萸的风俗,因此又被称为“茱萸节” 。茱萸雅号“辟邪翁,是重阳节的重要标志 。茱萸是一种中草药,和艾草一样具有消毒的作用,也不乏伪装的意义 。它强调的是全家躲避,要数一数是不是丢下了一个人,丢下者就会被瘟神捉走 。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 。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戴,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戴,有些地方,男子也佩戴 。
【重阳节习俗和重阳节的习俗故事】放纸鹞
放纸鹞是惠州过重阳节的主要习俗 。换句话说,惠州民间过重阳节是以放纸鹞为主要特征的 。此习,除惠州流传的民谣中有叙述以外,光绪《惠州府志》亦有记述 。
纸鹞亦现在的风筝 。风筝是五代以后的称谓,五代之前,北方习惯称“纸鸢”,南方则多叫“鹞子”,惠州的“纸鹞”称谓很明显的是保留了五代以前的古老名称,且有“南北混合”的味道 。
放风筝
九月秋高气爽,正是放风筝的好时节,有祈福去除晦气之意 。
重阳节的习俗故事
【佩茱萸 饮菊酒】
南朝 梁 吴均 《续齐谐记》:长房 谓( 桓景 )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 。”景如言,举家登山,夕还家,见鸡狗牛羊,一时暴死 。长房闻之曰:“代之矣 。”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于此 。” 又《风土记》曰:九月九日,律中无射而数九 。俗尚此月,折茱萸房以插头,言辟除恶气而御初寒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