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亚洲最大露天面馆”——汇通面为什么这么火?

有人说 , 在咸阳永远没有尬聊 。 两个咸阳人 , 哪怕是陌生人 , 在不知道说什么时 , 就聊汇通面 , 这碗面能让话匣子和食欲一同被打开 , 让人们对美食产生强烈的向往 , 从而拉近两个人之间的距离 。 若再能约上一碗 , 那这样的经历必将成为值得回味的记忆 。

露天|“亚洲最大露天面馆”——汇通面为什么这么火?
文章图片

特殊的存在
与陕西众多历史悠久、有深厚积淀的面食不同 , 汇通面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 , 可谓是一位“生”在闹市、“长”在闹市的“90后” 。 虽然“出生”得晚 , 但汇通面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 , 就扎根咸阳 , 自成一派 , 在陕西的面食江湖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 它甚至超越面食本身的属性 , 成为咸阳的“城市名片”和“城市坐标” 。
面食多以工艺命名 , 如刀削面、蘸水面、臊子面 。 唯独汇通面 , 因地得名 。 20世纪90年代 , 咸阳彩虹厂(咸阳彩虹集团公司)临靠汇通夜市 , 夜班工人下班之后没有地方吃饭 , 便有人摆起了流动面摊提供夜宵 。 因夜班工人数量多 , 面摊便多了起来 。 汇通面和臊子面类似 , 但又不同于臊子面 , 还具有干拌面的特点 , 重料少汤 , 所以不好将其归于已有的面食类别里 , 只能自立门户 。 因为它最早出现在咸阳市秦都区的汇通路十字汇通大厦旁边 , 咸阳人就叫它“汇通面” 。
【露天|“亚洲最大露天面馆”——汇通面为什么这么火?】经过多年的发展 , 汇通夜市形成了一定规模 。 统一规划的一排排面摊 , 做面师傅站在中间 , 三面环绕着餐桌 , 后方是煮面的大锅 。 吃面的人围坐在餐桌旁 , 不仅节省空间 , 而且方便快捷 。 20余年下来 , 这里固定形成了56家汇通面摊 , 号称“亚洲最大露天面馆” 。
在陕西这样的面食大省 , 像汇通面这样独立门户的新成员 , 能发展成今天这般规模 , 根本上靠的还是味道!汇通面最大的特色是面质筋道、口感酸爽 。
汇通面的面条是手擀面 , 嚼起来既韧又筋 。 土豆、胡萝卜臊子 , 肉臊子 , 辣椒油是汇通面的主要配料 。 土豆、胡萝卜要切成块 , 不大不小拿油炝;肉臊子不能炒 , 而是用小火慢炖2小时以上 , 直至肉味和八角、桂皮、香叶、小茴香的香味浑然一体;辣椒油要手工熬制 。
下面时 , 把面和青菜一起煮好 , 沥水捞在不锈钢瓢中 , 土豆、胡萝卜臊子或者肉臊子、辣椒油各舀一勺 , 在师傅熟练的手起手落间 , 面立刻变得红彤彤、油汪汪 , 再加上一勺醋 , 撒上一把长段韭菜 , 一碗香喷喷的汇通面就做好了!
当然 , 汇通面的魅力 , 也离不开蒜的成全 。 餐桌上会摆放一碗剥好的大蒜 , 人们咥着面 , 就着大蒜 , 再喝碗面汤 , 这就算是爱面之人最大的享受了 。
很多咸阳人从外地回到家里总是要先去吃一碗汇通面 , 靠那熟悉的味道来抚慰自己的味蕾 。 在许多咸阳人心中 , 汇通面不仅仅是用来填饱肚子的食物 , 更是一种对家乡的情怀 。

露天|“亚洲最大露天面馆”——汇通面为什么这么火?
文章图片

汇通夜市变高雅了
无论春夏秋冬、严寒酷暑 , 每天下午6时 , 经营户们开着电动三轮车 , 拉上锅灶器具 , 都来汇通夜市集结 。 当冒着热气的大铁锅架在铁桶炉子上后 , 摊主就边忙碌地往锅里下面边搭话招呼“吃面来这边坐”……
就这样一直热闹了20多年的夜市 , 今年5月被围挡施工 , 迎来历史上第一次大改造 。 “要改造成啥样儿?”“是不是搬进汇通大厦了?”“改造后面会不会涨价?”得知汇通夜市改造的消息后 , 咸阳市民都关注起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