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小论文(历史小论文范文)( 二 )


第三 , 吸收博士儒生参与政事 。
在秦始皇统一之前 , 就存在着议政事制度参与议政事的主要是宗族、大臣和客卿秦统一六国以后 , 则立即效法六国吸收儒生及博士参加议政事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 , 秦始皇初并天下 , 博士曾参与议帝号“始皇即帝位三年 , 东巡郡县 , 征从齐鲁儒生博士70人 , 至泰山下议封禅之礼”另据西汉刘向之说《苑·至公》记载 ,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 , 曾召群臣“议禅继”、“博士七十人未对”可见 , 秦一代博士已经参与政事的讨论 , 提高了儒学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 。
第四、推崇礼仪 。
礼仪 , 是西周维护统治秩序所制定的礼乐制度之一 , 礼制对于维护统治秩序有很大作用秦统一之初 , 为了减少关中与关东六国的文化差异 , 有意识的兴儒学 , 制礼仪秦始皇东游 , 至名山 , 都曾与鲁诸生商议刻石、封禅、祭山川之事 , 《史记·封禅书》记载 , 秦始皇二十八年封泰山时 , 曾召鲁诸儒生议封禅之礼虽然在这次议礼时 , “始皇闻此议各乖异 , 难施用 , 由此默儒生”,但是通过这次议礼 , 还是可以看出 , 秦始皇希望通过定礼仪来兴太平 。
由上可知 , 秦始皇在统一全国之初 , 在全国范围内对诸家文化 , 特别是儒家文化采取比较宽松的文化政策 , 并试图以儒学安定和统一人们的思想 。
秦统一六国 , 在政治、经济、军事领域采取的是一贯以巩固大一统中央集权的法家思想为主 , 但是在文化统一政策上却有着细密的思考秦国地处关中 , 长久以来与戎、狄打交道 , 文化内涵及文化心理与有“礼义之乡”、全国重要的文化与学术中心的齐鲁之地相比 , 是不可同日而语的秦以“虎狼之师”,横扫六国 , 但是文化传承及法家文化取向 , 被六国比于戎狄野蛮之国 , 为诸夏文化所不齿 , 这不利于对全国的政治文化征服因此 , 从秦统一之初的文化政策来看 , 秦始皇有意吸收六国故地诸子思想为巩固统治所用 , 所以制博士 , 秦初的文化政策对诸子思想是一种默许的态度 , 并不排斥不仅如此 , 秦始皇有意识的对诸家文化加以吸收引导 , 使其为自己的统治所服务 , 并不是一开始就对儒生加以打击报复 , 之后出现的“焚书坑儒”事件 , 也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 , 并不是秦始皇个人意志的体现 。
三、“焚书坑儒”原由探究 。
所谓“焚书”,发生在秦始皇三十四年 , 是由于郡县制和分封制的斗争所引起的秦始皇二十六公元前221)年 , 巫相王缩等认为J“诸侯初破 , 燕、齐、荆地远 , 不为置王 , 无以填之”,建议秦始皇“立诸子”,遭到李斯反对秦始皇也认为 , “天下共苦战斗不休 , 以有侯王赖宗庙 , 天下初定 , 又复立国 , 是树兵”,因而支持李斯的意见 , 废分封 , 置天下为三十六郡至秦始皇三十四年 , “始皇置酒咸阳宫 , 博士七十人前为寿仆射周青臣进颂 , ……始皇悦”博士淳于越当即斥责周青臣称颂秦始皇的行为淳于越认为 , “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 , 非所闻也”,也建议“封子弟功臣”,恢复分封制李斯否定了淳于越的意见 , 并认为淳于越是“学古非当世 , 惑乱黔首”,从而提出了“焚书”的建议 , 秦始皇予以批准于是就发生了焚书事件至于坑儒 , 发生在秦始皇三十五年坑儒的导火线是侯生、卢生的外逃与对秦始皇的“诽谤”侯生、卢生是为秦始皇求仙问药的方术之士 , 秦始皇统一全国之后 , 对于寻求长生不老之术甚为热衷 , 他令徐市求药“费以万计”,曾令他带数千童男童女海外寻药 , “卢生等吾尊赐之甚厚”,从中可见一斑然而他们屡次蒙骗秦始皇 , 认为秦始皇“刚 。}n自用”、“乐以刑杀为威”,从而逃跑 , 始皇闻之大怒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 , 诸生传相告引 , 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 , 皆坑之咸阳 , 使天下知之 , 以惩后”三十四年焚书 , 三十五年坑孺 , 总谓之曰“焚书坑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