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索|3岁的“科学探索奖”给年轻科学家带来了什么?( 二 )


当“年轻”遇上“探索”,就有了无限的可能 。
贡献
2020年1月23日凌晨,周欣乘坐的飞机降落在武汉天河机场 。此时距离武汉“封城”只剩下几个小时 。
这是他熟悉的城市 。工作多年的中科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曾经就叫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此时已临近春节,周欣和团队中的很多人都已各自返乡,但疫情当前,他们纷纷选择了逆行归来 。
周欣团队自主研制的一项利器——肺部气体磁共振成像(MRI)设备,能在这场疫情中派上用场 。简而言之,就是能在无创的前提下,纤毫毕现地看清肺部的功能变化 。
科学探索|3岁的“科学探索奖”给年轻科学家带来了什么?
文章图片
周欣为志愿者作肺部MRI扫描 。
他们把这些设备带到了武汉金银潭医院和武汉同济医院,对新冠病毒导致的肺功能损伤、治疗及预后进行了全面评价——这是世界首次 。
18年前,陆朝阳一脚踏进量子科技领域时,这还是一个有点冷门的小学科 。而今天,他发现自己已经站在了非常广阔的国际舞台上 。作为潘建伟团队的成员,他参与了全球第一颗量子卫星“墨子号”项目,也通过“九章”量子计算原型机向世界展示了量子计算的优越性 。
周欣和陆朝阳两位优秀的青年科学家,2019年底在科学探索奖的颁奖典礼上刚刚相遇,2020年又双双被评为中国科学院年度创新人物,成就一段小小的趣话 。
在“科学探索奖”长长的名单上,有些名字已经自带“流量”,有些名字看起来还很陌生;有些人早已摘得各项国家级重要奖项,还有不少人此前没有获得过其他知名奖项 。
但不管有没有“帽子”、有没有头衔,他们都贡献了真正重要、真正有创造力的科技工作 。
经过3年的时间检验,首届获奖人已经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今年1月,西南交通大学邓自刚主研的世界首台高温超导高速磁浮工程化样车正式启用,时速超过600公里;3月,浙江大学李铁风以“万米深海操控软体机器人”登上《自然》杂志封面;7月,北京大学教授周欢萍在《科学》杂志发表论文,创造了大面积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稳态输出效率新的“世界纪录”……
而在今年刚刚入选的50位获奖者中,中国科技大学朱晓波研制的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祖冲之号”,打破了谷歌保持的世界纪录;湖南大学姜潮创造的理论成功解决了一系列“卡脖子”问题,为核能相关的国家重大工程作出了突出贡献;中科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曾艺在全球首次证明胰岛中存在成体干细胞,为攻克糖尿病提供了崭新的路径……
升空下海,顶天立地 。这些青年科学家,真的很“酷” 。
探索
这里的“探索”,是科学家的探索,也是“科学探索奖”自身的探索 。
任正非曾说,“‘科学,无尽的前沿’,前沿在哪儿?未来的奥秘在哪儿?我们并不知道 。”“科学家所探索的未来奥秘我们没有办法量化地评价 。”
因此,当一项大奖想要去评价“科学家所探索的未来奥秘”时,就无疑给自己出了一个大大的难题 。
3年间,已经累计有数千名青年科学家申报“科学探索奖” 。今年,参与奖项提名、推荐和评选的人,包括800多位各国院士和20多所重点高校校长 。超过20位诺贝尔奖、图灵奖、菲尔兹奖等国际大奖的获奖者参与提名 。
经过发起科学家和顾问长达半年的讨论,“科学探索奖”目前主要聚焦九大领域:数学物理学、生命科学、天文和地学、化学新材料等基础科学领域;信息电子、能源环保、先进制造、交通建筑、前沿交叉等前沿技术领域 。最终脱颖而出的,是各个领域排名前5~6位的候选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