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智能化”|杨再石:虚拟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不能一蹴而就
在“中俄数字经济示范项目——科技赋能教育技术直播”活动中,《科普中国》融创项目编辑委员会主任委员杨再石就虚拟技术渗透教育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杨再石表示,虚拟技术在教育领域里要通过长时间,从整体上进行渗透,不是一时高潮就能解决的 。
杨再石介绍:1994年保罗·米尔格拉姆和岸野文郎在IEIC写了一篇文章,《混合实景与虚显示分类》,提出现实-虚拟连续统,我们看到一边是真实环境,一边是虚拟环境,真实环境表达信息不够的时候,或者更深入展开一些场景怎么办?用虚拟方法增强现实 。虚拟表达不够,真实感不行,能不能让真实的东西增强虚拟呢?也是可以的,中间的过渡是MR,是真实环境到虚拟环境的跨度 。现在现实-虚拟连续统有所发展,AR、VR发展到MR,现在再往前走发展到XR,XR还不够,还要加上人工智能 。
VR和AR技术我们总会提到《地平线报告》,2002年美国新媒体联盟和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协会共同发起,2004年第一份《地平线报告》发布,截止目前共发布了22个报告 。2019年报告指出,以前我们提到增强现实、虚拟现实,不断被评为是六大核心教育技术之一,直到2019年把展示项叫做混合现实,混合现实2016年评估为六大核心技术,2018年、2019年连续被评为核心技术,可见评估专家对混合技术的重视 。
【教学“智能化”|杨再石:虚拟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不能一蹴而就】杨再石认为,可以基于人工智能技术人机协同教学模式,促进教学“智能化” 。基于扩展现实技术,融合调度现实场景和虚拟场景,促进教学情景“灵境化” 。基于自适应学习技术,按需精准推送教学资源,促进教学“个性化” 。基于学习分析技术,精准分析学习数据,促进“教学“精准化” 。因此我们说扩展技术在教学情景“灵境化”方向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
中国高等教育也发布了《地平线报告》,2017年3月18日中美智慧教育大会上,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于美国新媒体联盟,联合发布了第一个针对中国高等教育新兴技术应用状况的地平线报告,即《2017年新媒体联盟高等教育展望地平线报告》 。中国高教版地平线报告有几大技术:立体显示和全息显示,机器人技术,机器学习 。
讲到AR、VR、MR、XR,应该是深度渗透教育,一个方向我们在文化与技术的结合 。“我们做了《天工开物》的册子,用AR技术可以显示动态 。这个长卷用AR一照就显示出动态了 。可以看到文物《天工开物》的古代著作与AR深度结合以后有新的展示 。”杨再石说 。
杨再石表示,专家们认为现在在线教育已经成为高校教育的新常态,因此在新常态下我们要求,扩展技术,增强情景化,突出数据驱动,实现大规模网络互动 。这样的形势下XR大有可为 。(张蕃)
推荐阅读
- 咖啡|前滩太古里,TA们透过唇语“听见咖啡”
- 牛肉|百县千碗丨数九寒冬,到哪儿吃“暖”?
- 青菜|东北女子在西安生活6年,囤200斤白菜腌酸菜,成疫情“最富的人”
- 鸡蛋|冬补三九,宁可不吃肉,也要常吃10种“根菜”,抵御寒冷安稳过冬
- 蒸鱼|料酒不是“万能去腥调味料”,记住“3买4不用”,搞错了适得其反
- 抖音怎么送灯笼给抖音好友(如何送灯笼给抖音好友)
- 土豆|东北人爱吃的6道“硬菜”,不放一点儿肉,却比肉还受欢迎!
- 龙虾|普洱茶界独一无二的“勐海味”,究竟是什么味?带着点海腥味吗?
- 勐海|普洱茶界独一无二的“勐海味”,究竟是什么味?带着点海腥味吗?
- 饺子|元旦假期到,精选“6款水饺”,好吃好做又实惠,吃完顺利一整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