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融号|“天问探火”背后的功臣:4亿公里外“长途接线”( 二 )


5月15日,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降落在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 。“稳了!”得知这一消息,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教授蒋明镜欢呼起来,像是自己学生考上理想高校一样 。
如果把此次火星登陆比作高考,那发射前的试验就是模拟考,而蒋明镜教授和他的“北洋能源与环境岩土团队”就是“出卷老师” 。火星探测器的着陆时间一般为7—8分钟,这几分钟无法进行人工控制,一切全要靠“祝融号”自己来完成 。为了让“祝融号”“一次考过”,蒋明镜团队花了两年时间,在河北省怀来县模拟建造了一个火星表面,让“祝融号”在此提前验证那决定成败的着陆过程 。
蒋明镜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岩土工程,他和石头、土块打了几十年交道,之前也参与过月壤模拟研究 。但这次火星地表模拟,对他依然是个不小的挑战 。
【祝融号|“天问探火”背后的功臣:4亿公里外“长途接线”】“火星引力仅为地球的38%,地形复杂,北半球是被熔岩填平的低原,南半球是充满陨石坑的高地,中间以斜坡分隔,火山地形穿插其中,比月球复杂多了!”蒋明镜说,为了尽可能真实还原,团队建造了多个场景,不仅模拟了火星地貌特征还模拟了重力、激光特征等 。
“为保万无一失,我们做了多种极端工况,把不利因素都考虑了进去,什么样最危险,我们都提前模拟出来,让它学会怎么处理 。”蒋明镜介绍,光陨石坑,团队就做了几十个 。目的是为了让“祝融号”着陆时能够识别,不降落在上面 。“因为陨石坑不平整,且坑内土壤的力学性能不明确,降落在上面可能会导致着陆器倾倒 。”
“祝融号”落在什么样的地方最好?这次着陆点选在乌托邦平原南部有什么考虑?
蒋明镜说,选在这里着陆,一方面是出于安全考虑,这里地形平缓,陨石坑较少,另一方面也源于这个地方的科学考察价值 。如果仅从安全性上说,理想情况是降落在平缓的表面上 。“有点像立定跳远,必须落到沙场里面,如果那附近有一块石头,就不能往上踩,踩上去脚就要扭了 。”蒋明镜表示,即便落在“沙场”上,也还得保证“祝融号”不会陷进去 。为此,团队模拟研究了火星土壤的承载力,提前预估了这些土大约能承载多大重量 。
今年32岁的石安宁是天津大学岩土工程专业的博士生,也是蒋明镜团队中的一员 。他告诉采访人员,前半年,他们主要是在“实验室里造土”:“这是我们首次登陆火星,火星土壤什么样,谁也没见过 。所以我们一方面参考了国外已有的火星探测资料,另一方面是依据团队之前研究月球土壤模拟物的经验 。最后选取火山灰作为原材料,在实验室内进行物理力学试验 。”
整个“造星”过程,最难的环节是施工 。石安宁回忆:“为了保证按时发射,场地建设一直在赶工期,但怀来一年中大部分时间都是低温大风天气,对施工影响很大 。”
克服重重困难,2019年9月,项目如期完工 。当年10月到11月,这里进行了7次着陆器悬停避障试验 。蒋明镜还记得,2019年11月14日,首次对外公开试验当天,怀来夜晚的温度已降到零度以下 。在寒冷的北风中,他怀着紧张又期待的心情目睹火星探测器升到空中六七十米高度,点火后缓慢降落到中间高度,悬停四五分钟后,平稳落在地面上 。现场十几个国家的驻华大使,都赞叹不已,那一刻,蒋明镜觉得,一切辛苦都值了 。
而对石安宁来说,他目前最期待下一步天问二号的火星取土返回:“我很想研究一下真实的火星土壤有什么物理力学性能,如果以后国家建设火星基地,就可以提供帮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