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站|焦点访谈丨告诉你一个神奇的空间站

18日,从中国载人航天办公室传来了好消息,我国第一个空间站核心舱天和核心舱在发射升空后,已经完成了单舱飞行阶段的在轨测试,后续飞船、舱段的发射将正常按计划实行 。从4月29日天和核心舱发射成功后,每隔90分钟它就会飞过我们的头顶一次,在太空里等待着空间站其它舱段以及货运飞船、载人飞船和它汇合 。天和核心舱上天后做了些什么?我国自己的空间站将建成什么样?要能够在轨运行10年以上,空间站和此前的天宫一号、二号相比有什么不同?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郝淳说:“核心舱是整个空间站最重要、最关键的舱段,建造空间站是我国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到现在已经进入了空间站建造的关键时期 。”
根据我国空间站建造规划,将在两年时间内建成以核心舱为控制中心,问天、梦天实验舱为主要实验平台,常年有人照料的空间站,两年时间内,各个舱段将在轨道上“搭积木”,组建中国空间站 。
郝淳说:“空间站建造分为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和空间站建造两个阶段,从今年到明年,完成这两个阶段的任务 。今年发射空间站的天和核心舱,紧接着是5月份和6月份分别实施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和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发射,9月和10月将分别实施天舟三号货运飞船和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飞行任务 。”
这两年,各类型号的火箭将密集升空,长征7号火箭将负责运送天舟货运飞船,航天员搭乘的神舟载人飞船将继续由长征二号F火箭发射,而最重、最大的各部分舱体,由长征五号B火箭送入轨道 。
对于后续任务来说,天和核心舱进入太空后的状态至关重要 。发射入轨后,天和核心舱已经完成了能源、动力、轨道控制等几大系统核心技术的初步验证 。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副主任孙军说:“用16天左右的时间对40余项测试项目进行测试,主要包括核心舱的平台功能、组合体的控制功能等一系列的测试,用来评估核心舱的功能和它今后支持交会对接,包括支持航天员长期驻留的功能 。”
和此前曾经驻留太空的天宫一号、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相比,核心舱系统有许多全新的设计,初步验证的内容都和今后空间站的运行息息相关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说:“从组合体的规模上讲,比其它的航天器要大很多倍,规模很大,不仅仅是几何尺寸的放大,而是功能的大幅增加 。”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系统总设计师杨宏说:“在地面所做的各项试验是有重力的,涉及到有微重力情况下的一些试验,很难去模拟这样的试验环境,真正的检验需要在天上,相当于做一个体检,到目前为止所检查的各项性能指标都符合设计预期 。”
作为整个空间站第一个成功入轨的舱段,天和核心舱整个舱体长16.6米,最大直径4.2米,重约22.5吨,是目前我国发射航天器里最重、最大的一个 。舱内空间也从天宫实验室的15立方米增加到了50 立方米 。体积增加的同时,最前端的节点舱是我国载人航天器中第一次采用球形舱体设计 。作为我国第一个设计寿命10年以上的载人航天器,空间站各个舱体主要结构的长寿命和高可靠性是最基本的前提,首先就对舱体结构的气密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
张铁民是核心舱舱体焊接的技能团队负责人,从神舟飞船到天宫实验室、天舟飞船,再到此次的核心舱,这些载人航天器的舱体焊接都是由他们团队完成的 。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天和核心舱焊接技能团队负责人张铁民说:“焊接时难度最大的是节点舱,它是球形六面,焊接的时候从头到结束都是自己摸索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