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打赢种业翻身仗,这批嫦娥五号带上天的种子“有戏”

嫦娥五号带回的月球样品22日在人民大会堂首次公开亮相,让渴望一睹月壤真容的网友们大呼过瘾 。与此同时,与嫦娥五号相关的另一项科研成果同样令人备受鼓舞 。紫花苜蓿、燕麦、水稻等一系列跟随嫦娥五号完成太空之旅的种子已经在实验室陆续出苗发芽 。可别小看这批种子,它们可是肩负着打赢中国种业翻身仗的重任 。
这批跟随嫦娥五号“上天”的种子有何特别之处?中国为何要进行航天诱变育种?搭载嫦娥五号完成太空旅行的种子,返回地球后会发生哪些神奇变化?采访人员采访相关专家,一探究竟 。
哪些种子有幸“上天”?
事实上,嫦娥五号的“种子”乘客并非只有紫花苜蓿、燕麦、水稻 。在嫦娥五号探测器系统的支持下,航天育种产业创新联盟定向征集了多家单位提供的水稻、苜蓿、燕麦、拟南芥、花卉等各类植物种子共30余种实验材料 。
作为中国复杂度最高、技术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统工程,此次嫦娥五号任务从月球带回约1731克月球样品,这就意味着留给其他研究的载荷容量并不多 。在容量有限的情况下,这些种子是如何通过层层筛选,有幸跟随嫦娥五号“上天”的?
受访专家指出,中国种业底子薄,一些作物种子被国外垄断 。如果要下决心把民族种业搞上去,就要加紧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 。之所以让嫦娥五号携带30余种种子实验材料上天,正是希望通过太空的特殊环境完成深空诱变,挖掘优异种质资源,培育出优质高产、抗逆广适、性状突出的新品种 。
为此,各单位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纷纷提供“当家好种”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以下简称兰州牧药所)抗逆牧草育种与利用团队首席专家杨红善告诉中新社采访人员:“每家单位搭载的种子和目的不尽相同,有些侧重于基础研究,有些则更侧重于品种培育 。”
以兰州牧药所提供的紫花苜蓿和燕麦种子为例,杨红善表示,之所以选择这两类种子,首要原因是因为它们都是富含高蛋白质的优质饲草 。现阶段,紫花苜蓿和燕麦分别是中国第一、第二大牧草,“当前中国老百姓对肉蛋奶的需求量逐步上升,而要解决肉蛋奶需求量,首先得解决家畜的口粮问题” 。
“在选定紫花苜蓿和燕麦后,我们会根据育种目标确定要搭载的品种或新品系,对每一颗种子都精挑细选,确保发芽率在95%以上 。之后再通过人工精选,使每一粒种子饱满,不能有损伤,确保从太空返回地球之后可以正常发芽 。”杨红善说 。换言之,这些种子经过层层筛选而确定下来的,是名副其实的“天选之种” 。
杨红善表示,目前已经在实验室种植的少量紫花苜蓿和燕麦生长正常,科研人员正在观测它的生长性状,包括发芽、长势等,大部分重要的实验会在3月上旬育苗,4月下旬再移栽大田 。
此外,华南农业大学也是希望通过搭载嫦娥五号“上天”,选育出一批高产、优质、多抗、绿色的水稻新品种,满足多元化产业需求,提升中国粮食安全水平 。
嫦娥五号太空之旅特殊在哪?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美国、前苏联、加拿大、日本、芬兰、澳大利亚和巴西等国家就陆续开展航天诱变育种实验 。中国的航天诱变育种始于上世纪80年代,经过30多年的研究和应用,官方通过审定的新品种超过200个 。现如今,航天诱变育种的成果已经悄然融入到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
在杨红善看来,航天诱变有“三宝”,即高真空、微重力和空间射线,三方面因素共同作用可以使得种子内部的遗传基因发生变化 。此前,中国已通过不同的神舟飞船、返回式卫星等航天器搭载不同作物种子上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