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遥控太空“风筝”的年轻人

2月5日,中国国家航天局发布消息,“天问一号”探测器传回首幅火星图像;2月10日,“天问一号”探测器顺利进入环火轨道,成为我国第一颗人造火星卫星 。网友纷纷点赞:“中国航天太厉害了!”近年来,中国航天好戏连台,在接踵而至的重大任务面前,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这个航天“神经中枢”有条不紊地高效运转 。
从近地空间到万里高轨,从月球表面到火星轨道,火箭、飞船、卫星等各种航天器的飞行信息实时向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汇聚 。接收数据,发出指令……对飞行控制中心的科技人员来说,这些大大小小的航天器就像放飞在浩瀚太空里的风筝 。为了紧紧攥住手中的“线”,这群年轻的航天人始终凝望星空,不敢懈怠 。
“大家配合默契,我很享受这个过程”
指挥“嫦娥”月面采样
2020年7月23日,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发射启程 。4个多月后的一个深夜,嫦娥五号任务开始进行月面采样,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调度岗位上又出现了那个熟悉的身影——在“天问一号”任务中担任北京总调度的鲍硕,这次在嫦娥五号任务里的代号仍是“北京” 。
航天调度岗位对个人能力要求极高,既要熟悉任务的技术状态,还要具备强大的统筹协调能力;不仅需要在任务前完成各项准备工作,还要在任务执行过程中下达口令,沉着应对各种状态 。
【风筝|遥控太空“风筝”的年轻人】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历史上,鲍硕是第一个女调度 。1992年出生的她工作刚满3年,坐在调度台上却有着强大气场 。业务熟练、口令准确,提起对鲍硕的印象,很多同事都竖起大拇指,称赞“这个小姑娘不简单” 。
来到调度岗位前,鲍硕的工作是上行发令,也就是给航天器发送指令的最后一人,“以前我直面航天器,为它注入数据,现在,我面对的是整个系统,调度别人向它发令,这让我对航天器的了解更加全面深入 。”
“天问一号”任务是鲍硕的初次亮相,她第一次在任务中坐上调度台 。“我的口令声在很多人听起来是陌生的,但其实在任务前的多次联调联试中,我们整个系统都已经充分磨合,这给了我底气,我的心情既激动又坦然 。”鲍硕说 。
来不及回味,更加艰巨的嫦娥五号任务在等着她 。在嫦娥五号月球取样返回任务中,鲍硕主要负责月面采样阶段的调度指挥,也就是要在落月以后的48小时内完成月壤的钻取和表取采样 。
“月球探测器一个简单的采样动作,背后是地球和月球38万公里之间的‘连线互动’ 。”鲍硕说 。月面采样是一次全新任务,而在月球物质的钻取和表取采样两种方式中,表取采样和封装可谓难度最高、风险最大 。因为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连续多次控制四关节机械臂在陌生月面安全挖到预定区域的月壤,并将它放置到位于着陆器的初级封装装置中 。还要在装满后,更精准稳妥地将月壤转移到上升器的密封封装装置中,这才能够为月球样本返回地球创造可能 。
48小时的遥操作时间之紧、任务之重,让鲍硕暗暗做好了不眠不休的准备 。在发射前一个月她就偷偷训练自己养成少睡的习惯,控制自己每天保持4小时的睡眠,空闲时间就找资料学习,保持头脑清醒、思路清晰 。鲍硕没在手机里安装任何娱乐软件,避免在手机上浪费时间 。
当好一名“航天调度员”,体力也需要跟得上 。平时,鲍硕的“娱乐休闲”项目是跑马拉松、练跆拳道 。她说,这些运动让自己锻炼出了超强的耐力,也能够在遇到压力时展现出爆发力 。
2020年12月1日,嫦娥五号落月后,鲍硕从搭档手里接过采样的接力棒 。她不断指挥机械臂准确完成每个动作,千余条指令从她口中喊出,近万句调度交互无一错漏 。团队整体配合默契,每个人都熟练掌握任务状态,采样效率大大提高,最快时仅用37分钟就完成了一次表取、采样、放样过程,这在地面演练时几乎需要半天时间才能完成 。最终,表取采样封装任务完成时间比预计整整提前了7个小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