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2021年九大食品安全与健康热点揭晓,一起了解→

光明网1月6日讯 今天,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指导,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主办的“2021年食品安全与健康热点科学解读媒体沟通会”在北京举办 。会上发布了食品安全与健康九大热点,陈君石、孙宝国、吴清平、陈坚、任发政等来自食品界的院士及专家学者进行了科学解读 。
食品|2021年九大食品安全与健康热点揭晓,一起了解→
文章图片

十位专家解读九大热点
热点一:月饼“减糖”引发风波,“0糖”不是目标
解读专家:陈君石,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总顾问
“减糖”是当下的热点话题,也是食品工业创新发展的趋势之一 。应科学看待糖,不能“谈糖色变” 。“减糖”不能脱离平衡膳食,要强调控制总能量摄入 。重点是降低厨房用糖以及某些类别加工食品糖含量 。消费者在见到“无糖”“0糖”标识时,要查看配料表以了解产品是否真的没有添加糖、是否使用了甜味剂 。只要按规定使用甜味剂就是安全的 。
热点二:油脂“哈喇味儿”的罪魁祸首——过氧化值超标
【食品|2021年九大食品安全与健康热点揭晓,一起了解→】解读专家:王兴国,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教授、脂质营养与安全国际联合实验室主任
过氧化值是反映食品中油脂氧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食用油和饼干、糕点、坚果等富含油脂的食品,在高温、空气和光照等环境中容易氧化劣变,从而导致食品过氧化值超标,长期食用过氧化值超标的食品存在潜在的健康风险 。建议食品生产企业应根据不同食品的特点加强过程控制,消费者亦要合理贮存富含油脂的食品,并适量食用 。
热点三:临期食品受热议,市场火热勿“变质”
解读专家:罗云波,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名誉副理事长、中国农业大学特殊食品研究中心主任
临期食品与过期食品有本质区别 。食品经营者通过打折等方式,对临期食品进行集中销售,有效避免了食物浪费,同时也贴合了部分消费者对“物美价廉”商品的需求 。临期食品市场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目前,我国也正在通过政策的监管、规范与引导,推进临期食品市场的规范化发展 。建议消费者通过正规渠道购买临期食品,科学理性消费 。
热点四:营养标签的真假是非
解读专家:李宁,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主任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是消费者获取产品营养信息的最重要的途径,有利于消费者科学选择食品 。真实、客观、规范地进行标示,保护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引导消费者合理选择预包装食品是食品生产企业应尽的义务,更是对消费者负责任的体现 。食品企业应当依据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28050-2011),正确标示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 。
热点五:指示菌超标如何理性看?
解读专家:吴清平,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名誉所长;刘秀梅,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名誉副理事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原食品安全首席专家
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超标的食品,说明其卫生状况未达到基本卫生要求,存在致病微生物污染的潜在风险 。食品原料、生产加工环境或加工环节的不规范操作是导致微生物指标超标的主要原因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增强食品安全风险管理意识、重视生产经营过程的微生物控制,从而有效预防致病微生物污染,规避食品安全风险,保护消费者权益和健康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