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证茶树的起源( 五 )


历史文献资料表明:我国古代野生大茶树遍及南方诸省 , 特别是四川、云南、贵州 , 多有发现 。 据陈兴琰报导 , 1961年在海拔1500米的云南省勐海县巴达的大黑山密林中 , 发现一株树高32.12米(前几年 , 树的上部已被大风吹倒 , 现高14.7米) , 胸围2.9米的野生大茶树 , 估计树龄已达1700年左右 , 周围都是参天古木 。 据虞富莲报导 , 在海拔2190米的云南省澜沧县怕令黑山原始森林中 , 也有一株树高21.6米 , 树干胸围1.9米的野生大茶树 。 在勐海县南糯山还有一株大茶树 , 树高 5 5米 , 树冠 10.9 ×9.8米 , 胸围1.4米 , 据当地哈尼族史传记 , 此茶树种植已历 55代 , 达 800年之久 。 这些古老的大茶树是当今存世的活文物 。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对茶进行研究并撰写为书的国家 。 最早见到茶名“茶”字字形的第一部字书《尔雅》 , 以及最早记述中国种茶、饮茶的公元前 1100多年的《华阳国志》 , 尚存于世 。 最早出现“茶”字字形的汉代玺印 , 还可在《汉印分韵合编》中找到影踪 。 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 , 先后有33个以上版本问世 , 在北京图书馆还收藏着明代弘治十四年(公元1501年)华呈刻递修本 。
此外 , 在新疆土鲁番地区的唐代墓葬中 , 曾出土过一幅《对弈图》 , 上面画着一个持女 , 手捧茶托端着茶 。 在出土的唐宋其他古墓葬壁画中 , 也每每可以见到有品茗的图像 。 唐代官居右相的阎立本的《萧翼赚兰亭图卷》 , 至今尚存于世 , 内中也有品茗场面 。
近年来 , 我国在发掘长沙马王堆西汉墓时 , 出土了不少简文、帛书等文物 , 这些物品距今已有2100 多年历史了 。 墓中一幅敬茶仕女帛画 , 是汉代皇帝贵 族烹用茶饮的写实 。 在随葬清册中 , 还有“ —— 笥”和“笥”的简文和木牌文 。 据王威廉查证 , “” 就是“”的异体字 。 所以 , 所谓“——笥”和“笥” , 就是“ (即苦荼 , 指茶)——箱”和“箱”之意 , 这是至今发现的最早茶叶随葬品 。
1987年 , 陕西扶风县法门寺塔地宫唐代秘藏的 出土 , 为研究我国茶具历史和饮茶习俗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 这批稀世珍宝已在地宫中封存了1100多 年 。 其中 , 有富丽堂皇、璀璨夺目的金银器茶具;有凝 霜澄水、玲珑玉润的琉璃茶具;有失传已久 , 青中泛白的秘色瓷茶具 。
金银器茶具 , 极少有传世品 , 至于唐代的金银器 茶具 , 此次发现尚属首次 , 堪为国之瑰宝 。 这次出土的唐代金银器茶具 , 多为唐僖宗(公元873~888年)供奉 。 有供碾茶用的鎏金壶门座茶碾子;有供碾茶后作筛分用的鎏金仙人驾鹤壶门座茶罗子;有供烘团茶用的金银丝结条笼子和鎏金镂空鸿雁球路纹银笼子;有供贮存茶叶用的鎏金银龟盒;有供放盐和其他调料用的摩揭纹蕾钮三足盐台和鎏金人物画银坛子;有供调茶用的鎏金使乐纹调达子;有供煮茶用的壶门高圈足座银风炉;有供煮茶时夹炭用的系链银火箸 , 有供取茶用的鎏金飞鸿纹银匙等 。 它表明中国在唐代时宫廷达官显贵饮茶风气已十分盛行 。 尽管在这以前 , 我国已有饮茶的茶具和风俗的文字记载 , 但并无实物为证 。 这次法门寺塔地宫出土的一整套茶具正是唐代饮茶之风盛行的有力物证 。
地宫中收藏的素面圈足淡黄色琉璃茶托和茶盏 , 是地道的中国产品 , 虽然造型较为原始简朴 , 装饰也未见笔墨 , 质料微显混浊模糊 , 但它证明:我国的琉璃茶具的制作 , 在唐代已经起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