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都有哪些贡茶

元朝仍继续保留着宋朝遗留下的一些御茶园和官焙(制茶工场) , 元大德三年(公元1299年) , 计有茶园120处 , 在武夷设焙局(制茶工场)于四曲溪 , 称御茶园 , 焙工数以千计 , 大造贡茶 。 据董天工《武夷山志》载 , 元顺帝至正末年(公元1367年) , 贡茶额达990斤 , 明初仍之 , 至明世宗嘉靖三十六年(公元1557年) , 建宁太守钱黼因本山茶枯 , 御茶改贡延平(福建南平) 。 明朝御茶生产 , 茶农负担甚重 , 除完成摊派的贡额之外 , 每年还要分担喊山供祭费 。 清·释超全《武夷茶歌》载:“景泰年间(公元1450~1456年)茶久荒 , 喊山岁犹供祭费 , 输官茶购自他山 。 ”当时建宁每年惊蛰日 , 官吏致祭御茶园边的通仙井 , 祈求井水满而清 , 用以制贡茶 , 祭毕鸣金击鼓 , 台上扬声同喊曰:“茶发芽”!称喊山 。 至明朝时 , 蒸青团饼茶渐渐减少 , 随着炒青芽茶的出现 , 开始改贡芽茶(即散茶) 。 据《明大政纪》记述 , 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九月 , 诏建宁岁贡上供茶 , 罢造龙团 , 听茶户推采芽茶以进 , 有司勿与 。 天下茶额惟建宁为上 , 其品有四:深春、光春、次春、紫笋 , 置茶户五百 , 免其摇设 。 上闻有司遣人督迫纳贿 , 故有是命 。 ”因此正式改贡芽茶是自明朝始 , 芽茶品质优于团饼茶 , 官吏们趁督造贡茶之机 , 贪污纳贿 , 无恶不作 。 《明食货志》载:“明太祖时(公元1368~1398年) , 建宁贡茶一千六百余斤 , 到朱载垕隆庆(公元1567~1572年)初 , 增到二千三百斤 。 ”明朝其他各地贡茶额也都比宋朝增加 。 其增加的数额中 , 相当一部分是督造官吏层层加码之故 。 明孝宗弘治年间(公元1488~1505年) , 进士曹琥《请革贡茶奏疏》 , 曾揭露了这种贡茶苛政 , 《疏文》说:“臣查得本府(广信府)额贡芽茶 , 岁不过二十斤 。 迩年以来 , 额贡之外有宁王府之 , 有镇守太监之贡 。 是二贡者 , 有芽茶之征 , 有细茶之征 。 始于方春 , 迄于初夏 , 官校临门 , 急如星火 。 农夫蚕妇 , 各失其业 , 奔走山谷 , 以应珠求者 , 相对泣 。 因怨而怒 , 殆有不可胜言者 。 如镇守太监之贡 , 岁办干有余斤 , 不知实贡朝廷者几何?”奏疏中接着陈述了贡茶的五大害处:其一 , 采制贡茶正当春耕季节 , 农民男废耕 , 女废织 , 全年衣食无着;其二 , 早春二麦未熟 , 农民饿着肚子采茶制茶 , 困苦不堪;其三 , 官府收茶百般挑剔 , 十不中一 , 茶农只好忍受高价盘剥 , 向富户购买好茶 , 以充定额;其四 , 无法交够定额 , 只得买贿官校 , 以求幸免;其五 , 官校乘机买卖贡茶 , 敲诈勒索 , 整得农民倾家荡产 。 天下产茶之地 , 岁贡都有定额 , 有茶必贡 , 无可减免 。 据《明旧志》载 , 明神宗万历年间(公元1573~1620年) , 昔富阳鲥鱼与茶井贡 , 百姓苦难言 。 佥事韩邦奇曾写了一首《茶歌》 , 揭露当时统治者的罪行 。
元、明、清朝贡茶的采制方法和贡茶品目 , 历经700多年的变革 , 有很大的差异性 。 元朝仍以蒸青团饼茶为主 , 明朝开始改贡芽茶 , 妙青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 采摘细嫩芽叶 , 炒制成形态各异的茶叶 。 这时蒸青茶、烘青茶、炒青茶并存 。 至清朝 , 在明朝贡茶的基础上有了扩大 , 以烘青茶与炒青茶为主 , 制工更加精细 , 外形千姿百态 , 同时创制了乌龙茶、红茶、黑茶、花茶等 , 广大茶区形成了多种茶类的贡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