骤起益显的茶叶贸易

【骤起益显的茶叶贸易】我国茶叶贸易 , 如王褒《僮约》所见 , 巴蜀在西汉时就颇活跃 。 至唐代以后 , 如《食疗本草》反映:“市人用槐柳初生嫩芽叶杂之” , 茶叶贸易不仅有进一步发展 , 甚至茶叶贸易中消极的掺假作伪 , 也 滋长了出来 。 不过 , 我国茶叶贸易的急剧和大规模发展 , 还是如前所 说 , 主要是唐中期由北方饮茶的风气所带动出来的 。 以蜀茶蒙顶的产 销情况为例:“元和以前 , 束帛不能易一斤先春蒙顶 , 是以蒙顶前后 之人 , 兢栽茶以规厚利;不数十年间 , 遂斯安草市 , 岁出千万斤 。 ” ①元和是唐宪宗的年号 , 这时也是北方禅宗的盛期 , 蒙顶茶在短短数 十年中 , 就从罕见之品 , 一下子变成了充斥草市的大路货 。 不只蒙顶 是如此 , 全国其他茶叶重要产区的生产、贸易 , 在唐代中期也无不都 有一个飞跃的发展 。 这里 , 不妨以《膳夫经手录》载及的大中(84 7—859)时的茶叶贸易情况为例:唐大中前后茶叶产销表茶名产地 茶叶特点 主要销售区域 每年产销量新安茶 蜀蒙顶不远多而不精春时供本地饮用蜀茶《茶经》剑南茶区至他处芳香滋味不变 南走百越 , 北临五湖(今太湖流域)谷雨后岁取数百万斤 , 散落东下(续)茶名产地茶叶特点 主要销售区域 每年产销量浮梁茶饶 州、歙州、江州一带味不长于蜀茶关西、山东其于济人 , 百倍于蜀茶蕲州、鄂州、至德茶鄂岳宣歙观察使的部分地区方斤厚片陈、蔡 以 北 , 幽、并以南其收藏、榷税倍于浮梁衡州茶衡州 团饼而巨 串萧湘至五岭更远及交趾岁取十万潭州茶、阳团茶、渠江薄片、江 陵 南木、施州方茶今长沙和川鄂湘黔接壤区味短韵卑唯本地及江陵、襄 阳数十里食之建州大团 建州状类紫笋 , 味极苦唯广陵(今扬州)、山阳(今淮安)人好尚之蒙顶茶 蒙顶山周围 品居第一岁出千 万斤歙 州、祁门、婺源方茶歙州、婺州制置精好梁、宋、幽、并诸州商贾所赍 , 数千里不绝于道路从上表可以清楚看出 , 其时各地 所产的茶叶 , 不但各自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和风貌 , 而且还分别形成了 自己专门的主销区域或固定流向 , 这些 , 无疑都是茶叶贸易发达以后 才会产生的现象 。 另外 , 从表中也能看出 , 如建茶、蜀茶等南人习饮 的茶叶 , 虽然也有一定的发展 , 但较之主销北方的茶叶 , 产量和色额 要少得多 。 如主销关西、山东的浮梁茶 , 其数量“百倍于蜀茶” , 销 售陈(今河南淮阳)、蔡(今河南汝南)、幽(今北京大兴)、并( 今山西太原)间的蕲州茶和至德茶 , 又“倍于浮梁”;至于主销梁( 今陕西南郑)、宋(今河南商丘)、幽、并诸州的歙州、祁门、婺源 方茶 , 则更是“商贾所赍 , 数千里不绝于道” 。 所有这些史实都一致 说明 , 唐代后期的茶叶贸易 , 主要是赣北、皖南和鄂东的所谓“江淮 茶区”对黄河流域的茶叶贸易 。 而白居易《琵琶行》所吟“老大嫁作 商人妇 ,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 去来江口守空船” , 所 提到的浮梁(景德镇)、江口(位今江西九江) , 当即是其时我国茶 叶贸易的主要集散地和交通枢纽 。
关于浮梁、浔阳(今九江)在唐代南北茶叶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 , 如《元和郡县图志》所载:“浮梁每岁出茶七百万驮 , 税十五馀万 贯 。 ” ①很明显 , 这里所说的浮梁的茶叶 , 就包括今江西的婺源、德 兴、景德镇 , 安徽的祁门等周围一大片地区的产茶 。 顺便指出 , 婺源 、祁门这一带 , 在唐代均属浙西 , 其地在上元以前所出的茶叶还不多 和不甚有名 。 如陆羽《茶经》在评第全国的茶叶中 , 对浙西的评述为 “湖州上 , 常州次 , 宣州、杭州、睦州、歙州下”;对赣东北和皖南 的茶叶 , 只提到“歙州下”一句 , 其他婺源、浮梁、祁门等地的茶叶 , 连提都没有提到 。 所以 , 联系前面讲过的婺源建新城 , 祁门千里之 内种茶无遗土的史实 , 我们同样也可看出 , 唐代浮梁这一主要茶叶生 产和贸易中心 , 明显也是在上元以后至文宗大和、宣宗大中这不到一 百年间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