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岩茶的精髓,融合了天时、地利、人和!

一泡茶之所以好,一定有着多方的作用 。 诸如天气、山场、工艺,任何一个因素都是承接的齿轮,任意一环突出于整体水平都将让一泡茶的品质有一定的提升,但相应的,任何一环的薄弱都将影响一泡茶的整体品质 。
武夷岩茶之上品无外乎“岩骨花香”四字,“岩骨”根植于武夷山原产地的特殊种植土壤条件,丰富的有机质与沙砾壤使得武夷岩茶的底蕴禁得起百般琢磨 。 “花香”源于工艺,青叶在制茶师傅的手中演化出了不同的理解,幻化出了复杂而又迷人的重重香气 。 武夷山各处独特的小气候又使得茶叶生长出喜人丰沃的品质 。 所以,一泡茶的来历,关乎天、关乎地、关乎人,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由一个个绝佳的巧合搭配起来 。
茶叶生产是一项程序复杂、技术难度较大的劳动 。 从茶园开垦到制成毛茶,须经过选种、育苗、移植、培育、管理、采制等等,缺一不可的过程 。 单单管理一项则又包括培土、施肥、修剪和防治病虫害等技术性很强的环节 。 其采制工艺最为复杂的独特的要算乌龙茶 。 茶农说:“制好乌龙茶,要靠天、地、人” 。 这是乌龙茶采制的三要素,也是流传在乌龙茶区的一句茶谚 。 它高度概括了千百年来茶叶生产中的一条实践经验,也就是说,要使乌龙茶的形、色、味达到最佳境界,没有天时、地利和人为因素的完善配合是不可能的 。
 

武夷岩茶的精髓,融合了天时、地利、人和!

文章插图
 
「天时」
所谓“天”即天气,天气的变化对采制乌龙茶影响起着规定性的作用 。 若是高湿度的阴雨天或炎热的夏暑天,想要采制高档茶,几乎是不可能的,只有在晴天,气温在20℃以下,空气湿度在75%-80%的温和气候,才有可能制造出高档茶 。
乌龙茶发祥地武夷山,全山三十六峰,九十九岩均产茶叶,在风景秀丽的丹山碧水之乡,真是无岩不茶 。 武夷山属丹霞地貌,岩峰耸立,劈地而起,岩壁赤黑相间,秀拔奇伟,群峰连绵,翘首向东,势如万马奔腾,堪为奇观 。 澄碧清流的九曲溪,迂回其间,九曲十八湾,山回溪折,真有“曲曲山回转,峰峰水倒流”之感,而沿溪两岩,群峰倒影,尽收碧波之中,山光水色,交相辉映,正是“佳茗自天成”的好地方 。
气候温和,冬暖夏凉,年平均温度在18℃-18.5℃之间,无霜期长,雨量充沛,年雨量在2000毫米左右,为我国雨量最丰富的茶区之一 。 山坑岩壑之间遍植茶园,到处幽涧流泉,山间常年云雾弥漫,年平均相对湿度在80%左右 。 正如,沈涵《谢王适庵惠武夷茶诗》云:“香含玉女峰头露,润滞珠帘洞口云” 。 四周皆有山峦为屏障,日照较短,既无冻害,更无风害 。 这就是“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 。 ”
武夷山历来盛产“正岩”、“半岩”名茶之地,但山下平原地域虽与山上高度相差不过百米,而所产茶叶品质却相差甚远 。 “武夷茶在山上者为岩茶,水边者为洲茶,岩茶为上,洲茶次之”(《续茶经》) 。
究其缘因,乃因高山区域存在着适宜茶树生长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 首先高山地区经常能提供一种云雾游漫,适应茶树喜爱阴湿习性的自然环境;其次,高山地区气温低,昼夜温差大,芽叶生产缓慢,有利于茶树形成充足的营养成分,故长梢叶嫩而厚,是制作优质茶叶的最佳原料 。
 
武夷岩茶的精髓,融合了天时、地利、人和!

文章插图
 
此外,高山地区凉爽的气候特别适宜茶叶初制时的发酵过程,有利于制茶师的精湛技术配合下,促使茶叶的形、色、香、味达到上乘的境界,这是低山地区所不能与之并肩比美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