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对饮水的认识和实践,陈皮的作用( 二 )


淋过(即用细沙过滤一下 , 以除杂味) , 则如新汲时 。 ”(周辉《清波杂志》卷四)明代讲究品茶的文人无法得到惠山泉 , 便挖空心思 , 把一般的泉水煮开后 , 倒入安放在庭院背阴处的水缸内 , 到月色皎洁的晚上揭去缸盖 , 让泉水承夜露 , 反复三次 , 再将泉水轻舀人瓷坛中 , 据说用这样的水“烹茶 , 与惠泉无异” , 故称为“自制惠山泉”(朱国桢《涌幢小品》) 。 崇拜名泉至此地步 , 已有点“望梅止渴”的意味了 。 其实 , 张又新的《煎茶水记》早已记录了陆羽的几句话:“夫茶烹于所产处 , 无不佳也 , 盖水土之宜 。 离其处 , 水功其半 。 ”意思说:“茶出产在那里就用那里的水来烹煎 , 没有效果不好的 , 这是因为水土相宜 。 水再好 , 运到远处 , 它的功能只剩一半 。 宋代的唐庚是个豁达者 , 他在《斗茶记》中说:“吾闻茶不问团铐 , 要之贵新;水不问江井 , 要之贵活 。 千里致水 , 真伪固不可知 , 就令识真 , 已非活水 。 ”所以他被贬惠州时 , 每次烹茶 , “提瓶走龙塘无数十步 , 此水宜茶 , 昔人以为不减清远峡” , 旋汲旋烹 , 深得其乐 。 他曾作诗《嘲陆羽》 , 但从上述的几句话看来 , 他正是对陆羽的择水理论有深切体会的异代知音 。
陆羽足迹未及潮郡 , 潮境内的泉水自然无缘进入“名泉录” , 但这并不意味着潮境无好泉 , 潮人不晓择水 。 北宋唐庚《梦泉诗序》云:“潮阳尉郑太玉梦至泉侧 , 饮之甚甘 , 明日得之东山上 , 因作《梦泉记》示余 , 余作此诗 。 ”诗中且有“名酒觉殊胜 , 宜茶定常煎”之句 。 又 , 《海阳县志·金石略》记潮州西湖山《濮邸题名》:“淳熙丙午中秋……登卓玉 , 上深秀 , 汲泉瀹茗 , 步月而归 。 ”此皆宋代与潮郡有关的择泉记载 。 潮州的名泉 , 比比皆是:潮州西湖的风栖泉、处女泉;潮安石庵的山泉、桑浦山的甘露泉;汕头舵浦的龙泉;澄海之凤泉、狮泉、象泉、灵泉、玉泉;惠来的甘泉、君子泉;潮阳的卓锡泉;普宁马嘶岩的流泉:揭阳的狮子泉、茉莉泉、八功德水泉……这里所开列的 , 是名副其实的“挂一漏万” , 真要作一番普查的话 , 正不知要开出多长的一串名单 。 何况 , 还有很多“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深山大岭中的“未名”泉!除了山泉 , 潮境内的韩江、榕江、练江、凤江等等 , 只要未受污染 , 亦皆是水质纯美的江河 。 从前 , 沿江居民多有入江心取水烹茶者 , 有时江水稍浑 , 亦不用加什么白石、伏龙肝或施于“拆洗”手段 , 只须投入一点明矾 , 搅动几下 , 静置片刻便成清甘澄碧的好水 , 其味不下山泉 。 此外 , 遍布城乡的水井 , 亦是工夫茶客最方便而且取之不竭的烹茗源泉 。 在幽静的古城中 , 每家都有铁观音有什么功效一口以上大小不一的水井 , 有客登门 , 几句寒暄之后 , 马上开炉升火 , 再亲临井边 , 抖动长绳短绠 , 颤悠悠地汲起一小桶夏冽冬温的井水来 。 望着水面摇漾不停的波光 , 听着那淅淅沥沥的滴水声响 , 自有一番舒心的意趣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