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好的茶 , 其表现力 , 终究是通过茶汤来体现的 。 我们说茶的好与不好 , 茶汤占有绝对的比重 。 那么这个茶汤 , 究竟是一种什么物质呢?对“好茶”的判断是兼存于主客观呢 , 还是只存于主观? 茶汤是物质 , 是客观存在 , 它就一定有可定量描述性 。 那么 , 能不能问:茶汤里的各种物质、元素的含量是多少 , 才叫好茶、茶王?当然不能!既然不能 , 那么 , 评茶师的嘴是标准还是大众的嘴是标准?同样的茶汤 , 不同的人得到完全迥异的结论 , 是正常还是异常? 如果只存于主观 , 这种感知状态 , 能不能用常语描述一下?如果不能 , 则使用抽象或者定性的比喻来描述 , 而这种非具象的描述 , 即使说得同一对象 , 同一种香型 , 能不能统一认识?我看不见得 。 因为各种不确定因素 , 导致最终的茶汤对个人的感受确是太恍惚而难于指实 。 最近几个帖子提到普洱极品的无味之味 , 我想 , 你认为的无味和高手认为的无味就不见得是一致的感觉 。 比如: 《五灯会元》有青原惟信禅师的一则语录: 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 , 见山是山 , 见水是水 。 及至后来亲见知识 , 有个入处 , 见山非山 , 见水非水 。 而今得个休歇处 , 依前见山只是山 , 见水只是水 。 大众 , 这三般见解是同是别? 我也见山是山 , 他也见水是水 。 但是我们眼中的山水 , 是不是一样的山水?惟信禅师的“三般见解” , 第一种是常见 , 可以用自己的经验来印证;第二种 , 是扫空幻而见真实 。 最后一种呢?显然不是回到三十年前 , 而是证得一种更高的真实 , 即禅悟所得之境 。 茶 , 也同样如此:
开始入门 , 觉得喝茶舒服、有品味、爱屋及鸟喜欢茶具——表面上的意义; 成高手 , 感受香、醇、韵、滑等等 , 看出品种、产地、制程等等——表象上的意义;
后来 , 从茶汤看见春天、看见人生 , 进而看见宇宙甚至无极——表征上的意义;
最终 , 茶汤 , 还是茶汤 , 是真水无香 , 是无味之味——物质上的意义 。 所以 , 对茶汤感悟和认知 , 是兼存于主客观的 。 客观是存在的 , 否则不会产生“茶王”“名茶”等 , 而这种客观又不能被现代物理进行描述;存在于主观 , 又和个人认知、经历、感悟甚至身体状况等有关 。 【什么茶是好茶——好茶的标准】 那么 , 从技术层面上问什么是好茶的时候 , 就不得不站在兼存于主客观的立场上 , 尽量抛开任何主观的认识影响 , 如口腔要求、环境要求、身体要求等 。 从品饮层面上问什么是好茶的时候 , 可以站在自己喜欢的立场上 , 说2元一斤的花茶上好 , 也是正确 。 但是 , 仅仅是于你而言 。
推荐阅读
- 今晚的月色真美下一句 今晚的月色真美的下一句是什么
- “纯茶道”精神的启示
- 老人如何用茶
- 雨水是酸性还是碱性 雨是酸性吗
- 通向茶道的路:静真通
- 喝茶偶感
- 亚心之都是哪里 亚心之都指的是哪里
- 茶禅真味:不限于形,不制于心
- 天堂里的绿茶
- 品茶听雨--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