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与禅、佛原本为一体

我1991年应聘任教于中等师范美术教研组 , 因为教学方法的不同 , 遭受方方面面刁难 , 心中自然诸多不快 。 好友中文组武步海君 , 一假日约我到小五台散心 , 说是近日来一挂单高僧 , 对佛学研究极其独到 , 约我一同拜访 。
一路无话 , 到达小五台已是下午时分 , 因为原寺院早已不复存在 , 小庙到是近几年在原址旁边盖的 , 为的是募捐重修寺院 , 平常有四位和尚看庙 , 香火自然不怎么旺盛 。 因为下午 , 当然客人是稀少的了 。 ……我们俩无心观赏山门景致 , 直接扣门而入 , 庙宇虽然不怎么宽敞 , 但非常整洁、别致 , 说明来意 , 小沙弥便引我们来见那位高僧(高僧让隐去法号) , 进入方丈 , 我们便各自盘坐在来客方位的蒲团上 。 小沙弥端来茶具、茶壶 , 高僧面带微笑 , 端详我俩儿片刻 , 便与我们每人面前一茶杯 , 并分别斟入茶 , 至于什么茶 , 我已不记得了 。 步海君请教了些许问题 , 高僧一脸祥和 , 一一作答 , 我也不注意他们交谈了什么 , 只是看着我面前的茶杯里上下翻转的茶叶 , 想着自己的心事 。 当步海君拉我的衣袖时 , 才知道他们已经结束话题 , 我迟疑了一下 , 将自己准备好的话说来出来:……请教高僧--我加倍努力工作 , 同事、部分领导因与校长有隙而得不到理解 , 处处刁难于我 , 何故?高僧并未回答 , 只是低眉善目地将我面前的茶杯中的茶水倒掉 , 然后又将茶重新斟好 , 微笑不语 , 我又重复前面话题 , 高僧又重复前面动作 , 如是三次 , 步海君牵我的手说:我们不必叨扰高僧了 , 还是走吧!我不甘如此作罢 , 又问一句:我欲关系落在学校 , 可否?高僧起身挥手示意走吧!我们便起身合十后退 , 未及三步 , 一个趔趄 , 差点栽倒 , 被步海君及时扶住 。 只见高僧略一皱眉道:施主三载三月必知 , 好自为之 。 善哉!善哉!
返校后 , 我对此访思忖再三 , 不得其解 , 也就放了下来……
第二年 , 我因为《洋河书画报》刊号没有及时申请下来的问题而许久闷闷不乐 。 这日无聊 , 独自喝茶 , 无意中倒掉茶杯中的剩茶 , 再斟入新茶水时 , 不小心溢了出来--“水满则溢”“温故知新” , 一个闪念使我茅塞顿开:放弃执著 , 才能容人;总计较别人对自己如何 , 自己又与别人如何?高僧就是告诫于我这些 , 禅是不能解释的 , 只有悟 , 用心去领会 。 那么“施主三载三月必知” , 那可能是三年后的三月份应该有结果 , 这事的结果“趔趄”肯定不尽人意 。 我不再想这些 , 只是体会喝茶的过程:自己艺术创作上不正是这样吗?只在前人的框框下徘徊 , 何时能够有所作为……就这样在这个思想认识的前提下 , 我的理论《晓丁S-AOD体系》诞生了 。 而三年后的三月份也因诸多因素我辞去了任教职务 , 毅然返里 。
1994年5月 , 好友郑某某(现为福建师大中文03研究生系)故里邀游 , 期间由崇礼县交通局小陆出车 , 二次造访小五台 。 这时的小五台寺院正在施工中 , 随行朋友上山观光 , 我婉言谢绝 , 独自一人径直去小庙去见高僧 。 赶巧老僧在 , 一见面 , 老僧便认出我来 , 我便将自己的领会一股脑说来出来 , 老僧只是微笑 , 并不插话 , 待我说完 , 老僧说道:施主聪慧 , 常人难以相比 。 然禅的境界非一日可达 , 个中精妙也许一生未必悟得一二靠的是缘……你有佛性、佛缘 , 但你已是道学门中 , 可为居士 。 你以为如何?我想高僧果然厉害 , 92年8月我带学生到云冈写生有幸结识白云观竹可语法师 , 并收为门徒 , 高僧也能未卜先知 , 可见其参禅之境界 。 我便毫不犹豫地归依三宝 , 高僧对我说:我送你几本佛典 , 待以后研读 , 见你一脸疑虑 , 这并不奇怪 , 如果你明白了“茶”也就明白了禅与佛 。 我认真地听了高僧的讲解 , 现挂一漏万解说如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