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流域为什么有很多惊世考古大发现?( 二 )


在鄱阳湖最大支流赣江中下流的新干县大洋洲镇,有一座大墓,上宿世纪80年月末,本地一位农人在劳作中无意将其挖开,竟然露出了大量的绝代至宝——480余件青铜器 。 在这些青铜器中,有鼎、鬲、畾、簋、豆等食器,有鄿、瓿、卣、壶、瓒、勺等酒器,有胄、戈、戟、矛、长刀、短剑等刀兵,有镈、大铙等乐器……据考据,这是一座商代大墓 。 因为挖掘的青铜器数目多、造型奇、纹饰美、铸工精,为全国所罕有,被专家称为“青铜王国” 。

鄱阳湖流域为什么有很多惊世考古大发现?

文章插图

大洋洲商代大墓的挖掘,充实证实远在3000多年前,鄱阳湖流域就有了高度发财的青铜发现 。 因为长江流域有史以来发现的青铜器少之又少,是以人们一向把黄河视作孕育中汉文化的母亲河 。 大洋洲大规模的青铜器出土,有力地证实了长江文明同样很是古老 。 远古文明华夏金瓯无缺的场合排场,在大洋洲活色生喷鼻的古老青铜器面前,显得底气不足,甚至彻底被崩溃 。
鄱阳湖流域为什么有很多惊世考古大发现?

文章插图
△靖安东周大墓出土的黑色朱纹双色织锦
同样的震撼,还发生于2007年在靖安县李洲坳村挖掘的东周古墓遗址 。 鄱阳湖畔这座东周期间的大墓内,有序地摆放着47具楠木棺木 。 棺木中躺着的大都是15-25岁的女性,与她们同时葬下的,是一些纺织东西以及300余件丝织品 。 关于这些女子的身份,考古学家不得而知,但可以确定的是,这些丝织品是今朝中国发现时代最早、数目最多的一批丝织文物 。 它们的本家儿要原料为桑蚕丝和麻,最令人震动的是,此中一块织锦是中国密度最高的丝织文物,其织物的经线密度每厘米达240根 。 要知道,长沙西汉马王堆墓出土的素纱禅衣,其经线密度也不外100多根,而靖安东周大墓的年月比马王堆要早四五百年 。 这块织物不仅紧密水平十分惊人,印染手艺更令人叹为不雅止——由朱砂矿物颜料染当作斑斓色彩,图纹有几何纹、打猎图和动物外形,构图精彩,绘声绘色 。
靖安东周大墓挖掘出的丝织文物,以品种多样、色彩鲜艳、工艺精湛,揭示出了那时织造界的最高程度 。
鄱阳湖流域是蚕桑、苎麻、葛等纺织原料的莳植地,也是丝麻织品的主要产区和传布区 。 在中国汗青上,跟着汉代张骞开通西域后,多量精彩的丝绸以及各类纺织品,沿着丝绸之路穿越亚欧大陆,源源不竭地输送到宿世界各地 。 鄱阳湖地域也跟着此次丝绸的扩大再出产活动,广植桑树,豢养家蚕,纺织也是那个时代大大都人城市的劳动技术 。
鄱阳湖生态与蚕桑出产的水乳交融,使这一地域缔造出了中国织造史上的古迹 。 织女们巧手织造的精湛丝织品,为丝绸之路积厚流光打下了坚实根本,也为这条人类汗青上最辉煌的道路铺垫了七彩锦缎……
海昏侯墓的现宿世一座储藏西华文化艺术的宝库
在鄱阳湖纵横交织的水网中,储藏着几多稀宿世至宝,宿世人是难以测度的 。 正如2011年,当那座复杂的海昏侯墓在南昌市被挖掘出来时,整个考古界都为之震动 。
据文献称,海昏侯是西汉时的爵位,秉承了4代,此中,第一代海昏侯刘贺的身份最为尊贵,他是汉武帝刘彻的孙子 。 按照考古学者挖掘证实,南昌这座海昏侯墓,墓本家儿就是刘贺 。 刘贺在中国汗青上是位传怪杰物,他生于昌邑(今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5岁时就嗣位昌邑王 。 18岁时,他被拥立为皇帝,但仅仅27天便被拔除,返回昌邑国,昌邑国也遭拔除 。 11年后,他被封为海昏侯,封地即是鄱阳湖西岸的南昌市 。 刘贺在鄱阳湖畔糊口了不到4年时候,因为群情朝政,受到削邑处分,最后郁郁而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