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安全基础知识—燃烧

一、燃烧的本质与条件
1.燃烧的定义: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 , 一般伴随着火焰、发光(或)发烟现象 。
可分为有焰燃烧和无焰燃烧 。
⑴有焰燃烧:发生在蒸汽或气体状态下的燃烧 。
⑵无焰燃烧:只发生在固体表面的燃烧 。
二、燃烧的类型及其特点
1.根据燃烧形成的条件和发生瞬间的特点可分为着火、爆炸 。
2.按照燃烧物的形态分为气体燃烧、液体燃烧、固体燃烧 。
⑴气体燃烧可分为扩散燃烧和预混燃烧:
燃烧方式:扩散燃烧是可燃气体和蒸汽分子与气体氧化剂互相扩散 , 边混合边燃烧 。
预混燃烧是可燃气体、蒸汽或粉尘先同空气(或氧)混合 , 遇火源产生有冲击力的燃烧 。
特点:扩散燃烧燃烧稳定 , 火焰不运动 , 可燃气体与氧化剂气体的混合在可燃气体喷口进行 , 不会回火 。
预混燃烧反应快 , 温度高、火焰传播速度快 , 反应混合气体不扩散 。
⑵固体燃烧可分为蒸发燃烧、分解燃烧、表面燃烧、阴燃 。
举例:
蒸发燃烧:硫、磷、钾、钠、蜡烛、松香、沥青 。
分解燃烧:木材、煤、合成塑料、钙塑材料 。
表面燃烧:木炭、焦炭、铁、铜 。
三、闪点、燃点、自燃点的定义
1.闪点: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 , 可燃性液体或固体表面产生的蒸汽在试验火焰作用下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 。 闪点越低 , 火灾危险性越大 。
2.燃点: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 , 物质在外部引火源作用下表面起火并持续燃烧一定时间所需的最低温度 。 燃点越低 , 火灾危险性越大 。
3.自燃点:在规定的条件下 , 可燃物产生自燃的最低温度 。 在这一温度时 , 物质与空气(氧)接触 , 不需要明火的作用 , 就能发生燃烧 。 可燃物的自燃点越低 , 发生自燃的危险性就越大 。
【消防安全基础知识—燃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