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的茶文化,养生花草茶


三国时期的茶文化,养生花草茶

文章插图

三国时期的茶文化茶能醒酒的记载 , 这里的酲 , 或许是醒之误 。 所谓 《秦子》  , 是孙吴时秦菁撰写的作品;顾彦先是顾荣的字 , 吴郡吴县人 , 仕吴为籄E门侍郎 , 太子辅义都尉 。 吴亡 , 又仕晋 , 历任尚书郎、太子中舍人等职 。 在晋惠帝时 , 因见皇族纷争 , 常常醉酒不肯问事 , 上面所说的醉人何用也?!很可能就是指这时的心境 。 这条史料 , 不但可以作为三国时江南饮茶的旁证 , 而且也有力说明 , 西晋的短暂统一 , 特别是南方士族和商人到北方去为官与经商 , 对中原地区的饮茶 , 也是一个很大的促进 。 但是 , 这不是说北方饮茶就是从晋开始的 。 事实上 , 我们从曹魏张揖著作中有关茶字的介绍 , 如 《埤仓》 荼作; 《杂字》 荈 , 茗之别名; 《广雅》 荆巴间采荼作饼 , 饮醒酒 , 令人不眠 。 这三部字书一部比一部不同 , 从这点上说 , 我们认为在三国时中原即存在个别或偶然的饮茶情况 , 这也不是完全不可能的 。 如果说汉代茶的传播主要还只显于荆楚或长江中游的话 , 那么 , 三国和两晋时 , 江南和浙江沿海的我国东部地区 , 茶叶的饮用和生产也逐渐传播开来了 。 先说三国的史实 。 据 《三国志吴书》 记载:孙皓每飨宴 , 无不竟日 。 坐席无能否 , 率以其升为限 。 曜素饮酒不过二升 , 初见礼异时 , 常为裁减 , 或密赐茶荈以当酒 。 孙皓是三国时吴国的末帝 , 接位前为乌程(今浙江湖州)侯 , 此内容当记述的是永安三年(年)以后的事情 。 因为其接位之初 , 效法孙权一度曾把京城迁至武昌 , 以图抗衡和进攻中原 , 但第二年便迁回建业(今南京) , 并渐渐变成为骄纵残忍的一个暴君 。 韦曜原名韦昭(陈寿写 《三国志》 时避司马昭讳而改) , 字弘嗣 , 称阳(今江苏丹阳)人 , 博学渊文 , 皓命之为侍中 , 领国史;后因不肯按皓意为父写本纪被诛 。 上引密赐茶荈以当酒的故事 , 表明三国后期至少在江东吴国的统治阶级中间 , 已开始流行饮茶 。 因为孙皓密赐 , 说明宫廷中已备有茶叶供用;二是韦昭能喝下多升茶水 , 说明他也已经有嗜茶习惯 , 要不然他当可要求密赐他汁水来当酒 。 这里尤值得一提的是 , 孙皓、韦昭都是地地道道的下江人 。 关于三国时吴下已遍饮茶的情况 , 我们还可从 《秦子》 这段记载来得到说明 。 称顾彦先曰 , 有味如臛 , 饮而不醉;无味如茶 , 而酲焉 , 醉人何用也?!臛指肉汤 , 酲指醉后神志不清铜壶 。 茶也是饮而不醉的 。 不过 , 关于中原最早的可靠饮茶记载 , 竟还是先见于西晋左思 《娇女诗》 。 左思字太冲 , 其国临淄(今淄博)人 , 是西晋著名的文学家 。 《娇女诗》 共句 , 这里不妨将陆羽 《茶经》 节录的句转抄如下:吾家有娇女 , 皎皎其白皙 。 小字为其素 , 口齿自清历 。 有姐字惠芳 , 眉目灿如画 。 驰骛翔园林 , 果下皆生摘 。 贪华风雨中 , 倏忽数百适心为茶荈剧 , 吹嘘对鼎 。 陆羽不亏为文学大家 。 选辑上引几句 , 就将左思这首长诗准确、形象和生动地节缩了出来 。 其与茶有关的 , 只是心为茶荈剧 , 吹嘘对鼎二句 。 这二句 , 把左思二个娇女用嘴吹炉急等茶吃的情景 , 活画出来 。 或许有人会说 , 西晋尚茶的官员也不止左思 。 确实如此 , 如为左思 《蜀都赋》 提供岷邛情况的著作郎张载 , 以及 《晋书》 提及的以茶果待客或作宴的陆纳和桓温 , 就都是当时饮茶和嗜茶的代表人物 。 但这些人都到过南方 , 唯左思少年时期闲居临淄 , 后其妹左芬入宫移居京师 , 直到张方暴乱都邑时 , 才举家离开洛阳适冀州 , 并不久病死冀州 。 这就是说 , 左思住家一直没离开过北方 , 所以 , 娇女侍》中的茶事诗句 , 无疑是洛阳也是中原仕宦人家饮茶的最好铁证 。 三国吴和东晋均定都现在的南京 , 由于达官贵人特别是东晋北方士族的集结、移居 , 今苏南和浙江的所谓江东一带 , 在这一政治和经济背景下 , 作为茶业发展新区 , 其茶业和茶业文化在这一阶段中 , 自然较之全国其他地区 , 也就明显更快地发展了起来 。 首先从茶的饮用来看 , 如果说三国江东茶的饮用还主要流行于宫廷和望族之家的话 , 那么到东晋时 , 茶便成为建康和三吴地区的一般待客之物 。 如 《世说新语》 载 , 任育长晋室南渡以后 , 很不得志 , 一次他到建康 , 当时一些名士迎之石头(位当于今南京江边) , 一见便觉有异 , 坐席竟下饮 , 于是便问人称:此为荼为茗?对于从中原初来江南标志了 。 另 《晋中兴书》 载:陆纳为吴兴太守时 , 卫将军谢安尝欲诣纳 , 纳兄俶怪纳无所备 , 不敢问之 , 乃私蓄十数人馔 。 安既至 , 纳所设唯茶果而已 , 俶遂陈盛馔 , 珍羞毕具 。 及安去 , 纳仗俶四十 , 称:汝既不能光叔父 , 奈何秽吾素业? 《晋中兴书》 早佚 , 这条资料是陆羽 《茶经》 所引 , 时间、地点和陆纳与谢安的职务 , 与 《晋书》 所载有铁观音品牌排名些牴牾 。 《晋书》 的记载是陆纳在出任吴兴太守前 , 历官黄门侍郎、本州别驾、尚书吏部郎等职 , 为官比较清廉 , 纳至郡(湖州) , 不受俸禄 。 顷之 , 征拜左民尚书 , 领州大中正将应召 , 外白宜装几船?纳曰:‘私奴装粮食来 , 无所复须也 。 ’临芨 , 止有被襆而已 , 其余并封以还官 。 迁太常 , 徙吏部尚书 , 加奉车都尉 , 卫将军 。 谢安尝欲诣纳(以后与上引大致相同 , 从略) 。 由晋书这段记载来看 , 陆纳在湖州任职的时间不长 , 陆纳与谢安相会 , 是在纳回建康任职以后的事情 , 且这里的卫将军如作上述标点 , 就属陆纳的加封 , 与谢安无关 , 不能作为卫将军谢安尝欲诣纳 。 因为吴觉农老师 《茶经述事》 提出这一问题后 , 有人干脆就否定这条资料的真实 , 所以上面特地把 《晋书》 作一引正 , 肯定这则故事的核心——陆纳视茶为素业 , 各书所记还是一致的 。 既然把茶已看成是一种素业 , 自然说明这时茶的饮用一定已相当普遍 。 在三国两晋江南饮茶发展的同时 , 不难想见 , 其时当地茶树的种植 , 当也有一个相应的发展 。 可是十分遗憾经常出现在中国的历史记录中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