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剑酬知己,名壶得知音( 二 )


没想到大师会把在家人的烦恼一并说出 , 让人心有所动 。 大师 , 在家人产生大智慧有没有方便法门?
当然有!佛家认为 , 不管是做什么事情 , 关键看你的心态 , 你的心态好的话 , 能够正确对待事物 , 用理智分析、用智慧行动 , 你自然就不会有烦恼 , 于是就不会有痛苦 。 俗世中很多人往往为了一些不切实际的目的耗费自己的生命 , 而且方法不得当 , 不烦恼才怪 。 说到家是一个心态问题 。 不论是在庙宇中修行的人还是在各个行业工作的人 , 有一个规律都逃不脱 , 那就是要充分认识人生、理解人生 。 有的人做的是轰轰烈烈的事业 , 他未必不空虚;有的人做的是社会的边缘事业 , 他未必不充实 。 因此 , 佛家认为 , 不一定个个都要出家 , 不一定个个都做一些好的行业 。 做什么事情 , 在哪个行业都是一种修行 , 都是对人生和社会尽责任和义务 , 从而达到众人满意 , 这就是一种向善、向上的境界 。 所以 , 有没有好的心态决定你是不是对事物看得清楚 。 想想看 , 监狱里面关的并不一定都是坏人 , 而修路铺桥做医生也不一定都好 , 看你的心态如何、出发点如何 。 好坏仅仅是一念之差 , 也就是一刹那 。 这就需要正确对待人生 , 善待社会善待人 。
就这样便喝茶边聆听大师高论 , 不觉间已过去一个小时 。 大师对身边一直忙着的小童说 , 你也喝点儿吧 , 都忙了半天了――
我问大师 , 少林禅茶讲究“禅武医茶”四味 , 如何得来?
大师说 , 少林寺现在不产茶 , 没有太多喝茶的习惯 , 我提倡搞一点禅茶 。 通过禅茶来树立少林寺的一种文化形象 , 通过喝茶了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和品位 。 自己搞搞茶叶 , 进行文化交流 , 通过喝茶 , 让大家知道 , 喝茶也是一种修行 。 而历史上 , 少室山是可以产茶的 , 有关少林禅茶的记载有不少 , 自古相传:“欲品香茗而近少林” 。 相传武则天“幸嵩岳 , 醉于少室香茗” , 差点儿误了朝政 。 乾隆也曾夜宿少林 , “僧施茶 , 通宵达旦” , 回宫后“三日食无味” 。 少林武茶即少林功夫茶 , 传为禅宗始祖达摩所创 , “易筋洗髓经”与茶合通 。 少林医茶主要得之于山门碑林处银杏树 , 此树建寺时已有 , 树龄已逾1500年 , 得少室精气、沐浴佛光 , 少林医僧精选其叶特制为少林保健银杏茶 。 然而 , 不管这些传说再美丽 , 都还只是少林茶的一种归纳 。 不仅饮茶是修行 , 我们出家的人的衣食住行 , 行走坐卧都是参禅 , 都是一种修行 。 我们出家人的整个生活都是在智慧中的:吃饭你得会吃 , 不会吃吃不出来味道 , 得细嚼慢咽才能体味菜根香;喝茶也得会喝 , 不会喝的话 , 没有回味 , 只是解渴 , 会喝的话 , 才能喝出来文化 , 喝出来智慧 , 喝出来甘甜 。
喝茶可不单独是为了解渴 , 会喝的人可以品尝出人生的大道呀!大师抬眼看着房门 , 似乎可以看穿似的 , 脸上泛起一片佛光……
心态的好坏决定成就的大小
提到社会上的一种说法 , 茶道缘于中国 , 兴盛于日本 , 而今 , 国人却向日本反过来学习 。
大师对此说法当即表示反对 。 他说 , 中国的文化很博大 , 每一种东西都不是孤立的 , 事实上 , 孤立根本立不起来 , 必须要有多种文化在滋润着它 , 才能成长 , 才能立起来 。 日本人自唐朝至今每年都要来中国吸收营养 。 我们承认 , 它们在有些方面比咱们做得好 , 它继承了中国人传统上非常好的东西 , 特别是儒与佛两家 。 日本国民相对比较本分、敬业 , 不太浮躁 。 而咱们中国近百年运动比较多 , 人的心态普遍比较浮躁 , 心态一浮躁 , 什么事都做不好 , 因此需要喝茶 , 需要滋润滋润 , 来平静心态 。 不然 , 这样浮躁下去 , 老祖宗好的东西都继承不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