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火虫发光原理介绍

【萤火虫发光原理介绍】

萤火虫发光原理介绍

文章插图
萤火虫

萤火虫以老熟幼虫过冬, 第二年四月出来活动, 五月化蛹, 大约要经过半个月的时间变为成虫, 成虫则在六月间产卵, 卵再变成幼虫 。 萤火虫在卵、幼虫、蛹的各个阶段, 都能发出明暗不同的荧光 。 幼虫主要捕食蜗牛, 身体也会发光 。 成熟的小萤火虫不会进食, 它们的主要任务就是生殖, 与异性交配并产下后代 。
初夏, 闪烁的黄绿色荧光是萤火虫互相交流的工具, 而在一些特殊条件下, 萤火虫会发出橙色或红色的光 。 萤火虫发光的原因很多 。 它们体内能产生防御性类固醇, 它们发出的光脉冲会让食虫动物觉得它们不好吃;许多成年萤火虫以其同类特有的模式闪光, 从而能够区别异性成员 。 若干研究表明, 雌性萤火虫依据雄性同类的具体闪光模式特征来选择配偶 。 目前已经证明, 在两个种类的萤火虫中闪光速度较快及闪光强度较高的雄性萤火虫对雌性较有吸引力 。
不同种类的萤火虫, 闪光的节律变化并不完全一样 。 一种美国有的萤火虫, 雄虫先有节律地发出闪光来, 雌虫见到这种光信号后, 才准确地闪光2秒钟, 雄虫看到同种的光信号, 就靠近它结为情侣 。 人们曾实验, 在雌虫发光结束时, 用人工发出2秒钟的闪光, 雄虫也会被引诱过来 。 另有一种萤火虫, 雌虫能以准确的时间间隔, 发出“亮一灭, 亮一灭”的信号来, 雄虫收到用灯语表达的“悄悄话”后, 立刻发出“亮一灭, 亮一灭”的灯语作为回答 。 信息一经沟通, 它们便飞到一起共度良宵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