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两军交战真的不斩来使吗 有没有特殊情况存在

古代真有“两军交战 , 不斩来使”的规矩?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
相信不少人在观看过一些历史类的影视剧之后都会对一句台词印象深刻,那就是“两军交战 , 不斩来使” , 这句话非常好理解,就是字面意思,交战的双方都即便战场上互相厮杀到血流成河,也不会去杀害对方派来的使者 。这意思确实好理解 , 但是这行为却有些让人无法理解 , 既然是交战,怎么可能还会讲规矩呢?杀使臣和杀士兵难道有什么区别吗?其实历史上这种故事还不少,但是“不斩来使”也并非绝对 , 因为有3种情况,这“使臣”的身份也不能让你保命 , 运气不好的话,敌军就直接斩了你的头来祭旗了!

古代两军交战真的不斩来使吗 有没有特殊情况存在

文章插图
很多人可能以为,咱们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礼仪之邦,所以在战场上有这样的行为也是理所当然,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一句话:“兵者,诡道也 。”说的就是打仗的时候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发生,所以讲规矩和不讲规矩也许就在一念之间,那么到底哪些情况下交战双方会杀来使呢?
古代两军交战真的不斩来使吗 有没有特殊情况存在

文章插图
【古代两军交战真的不斩来使吗 有没有特殊情况存在】情况一:蛮不讲理
就连我们生活中都会遇到不少蛮不讲理的人,他们不按规矩办事,很多情况下,道理都是讲不通的,更何况是两军交战之时 。在明朝的时候就发生过这样一件事,平定四川都掌蛮,蜀王想要派人招安,结果这都掌蛮根本就没把蜀王放在眼里,以为这巴蜀之地易守难攻,你要打就打 , 结果就把使臣给杀了 。
情况二:表明决心
第二种情况,其实两军到了要交战的地步,是很少有可以周旋的余地的,一旦接受与对方交流的话很有可能让自己处于被动的状态,因为兵不厌诈,你怎么知道对方是不是真心求和呢?万一有诈,那还不如在一开始就下定决心,所以这斩杀来使也可能是为了斩断自己的后路,跟对方死磕了!
情况三:杀鸡儆猴,扬威
第三种情况也是最容易理解的 , 通常情况下,如果是弱的一方主动派使臣求和,那很有可能这个使臣会有去无回 , 因为强的一方占有主动权,动不动你完全已经是他可以掌控的事情,那杀了使臣也只是为了彰显自己的实力,尤其对于一些游牧民族之的使臣来说,中原王朝若杀使臣,无非就是为了彰显自己的国威!
古代两军交战真的不斩来使吗 有没有特殊情况存在

文章插图
历史上杀使臣的事还真不少,曹操斩过吴国使臣,明朝朱棣“靖难之役”时也杀了自己侄子朱允炆的信使,其实杀使臣的意思就是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那就打吧 。
使臣这种职业是个高风险的职业,等于是把自己的生命送到敌人手里 , 你会不会死 , 完全得看敌人的脸色,说伟大点是为国而死 , 说的卑微一点,你不过就是一块试金石 , 然而用自己的生命去检验敌方的态度,对于使臣来说是不是有些过于残忍了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