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如晦是唐朝初年名相,也是唐朝众多开国功臣中,十分有意思的一人 。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
提到杜如晦这个名字,很多人的第一反应,肯定都是‘房谋杜断’这个成语 。作为唐初最负盛名的一位宰相,杜如晦这个名字 , 很多人肯定都听说过 。但要说杜如晦到底为唐朝做出了哪些具体贡献?做了哪些工作?献了哪些奇谋妙计?很多人可能就说不清楚了 。
文章插图
更有意思的是,就是这样一个大家都知道他的名字,却不知道他贡献的人,唐朝官方对他的定位亦是极高!李世民创立文学馆的时候,杜如晦在文学馆内排名第一!李世民登基之后,杜如晦也获得了头等封赏 。后来李世民评定凌烟阁功臣榜的时候 , 杜如晦排名第三 , 仅次于长孙无忌和李孝恭 。要知道,大名鼎鼎的秦二爷秦叔宝 , 一生那么多传奇故事,最后在凌烟阁功臣榜上,其实也仅仅只排名第二十四位而已 。
那么,杜如晦到底都干了什么?才会让李世民对他有如此高的评价呢?
杜如晦,字克明 , 出身京兆杜氏,也就是现在的西安人 。京兆杜家是关陇集团的核心家族之一,唐朝姓杜的有名望的人 , 基本上都是出自这一家 。除了杜如晦之外,比如杜甫、杜牧等人,都是出自这一族 。
而杜甫他们家这一支,从北魏时代开始,就一直权势显赫 。杜甫的高祖曾任北魏辅国将军,曾祖曾任北周开府仪同三司,祖父曾任隋朝怀州长史,父亲曾任隋朝昌州长史 。除了权势显赫之外,这一族也以家学渊博著称 。据史书记载,杜如晦从少年时代开始 , 就精通历史和文学,深受家学熏陶 。
但有意思的是,在整个隋朝期间,杜如晦没怎么做过官 。
杜如晦出生于公元585年 , 也就是隋朝建立之后的第四年 。因为家世原因,杜如晦在杨广登基之后,曾被征辟为预备官员 。此后,杜如晦被吏部侍郎高孝基看中,被任命为滏阳县尉 。但此后不久 , 杜如晦便辞官不做 , 弃官回家 。
文章插图
杜如晦当时为什么要辞官不做?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并不复杂 。因为当时的杜如晦,是一个志向抱负都十分远大的有志青年 , 根本不愿和当朝权贵同流合污,不愿结党站队 。以隋末那种黑暗的官场环境来说,就算杜如晦有大才,也很难施展自己的抱负,还不如回家耕读传家更舒服 。
而杜如晦这种情况,其实也不是个例 。在隋末唐初的历史上,其实有很多非常有才干的人 , 在隋朝都没做到多高的位置,但到了唐朝之后,却都建立了传世功勋 。这其中便以唐初名将李靖,最具代表性 。李靖在隋朝的时候,工作了二十多年 , 一直没什么起色 , 甚至连军队都没碰过 。但是到了唐朝之后,却能很快带兵横扫天下,成为一代战神 。
不得不说 , 对于人才而言,大环境真的是挺重要的 。
另外这里再多说一句 , 提拔杜如晦的这位隋朝吏部侍郎,在发掘人才上面,还真是挺有一套 。他主持吏部选官期间,除了发现了杜如晦之外 , 还发现了另一个极有才干的年轻人 。这个人,就是后来的房玄龄 。在隋朝的时候 , 房杜两位大才其实都已经被发现了,可是当权者却弃之不用 。这样的隋朝要是不亡,那才是呢!
后来 , 到了大业十三年,随着李渊自太原起兵,而后一路攻破长安,入主了关中 。杜如晦的人生 , 终于到了一个转折点 。这一年 , 杜如晦已经33岁了 。一个33岁的男人,此时连个稳定的工作都没有,只能在家种地生活 。杜如晦要是生活在现代 , 估计是别想娶媳妇了 。
文章插图
不过,李渊入主长安之后,杜如晦却遇到了人生当中最重要的一个机会 。李世民率兵抵达长安城外的时候,当时在隋朝担任小官的房玄龄,曾主动前去面见李世民,而后投靠了李世民,做了李世民麾下的心腹谋臣 。而房玄龄进入李世民麾下后 , 马上就向李世民举荐了杜如晦 。
房玄龄和杜如晦,当年都是那位吏部侍郎发掘的,所以很清楚杜如晦的才干 。就这样 , 在房玄龄的举荐下 , 杜如晦这个名字,终于传到了李世民的耳朵里 。后来李家入主长安之后,李世民马上就给在家闲居的杜如晦 , 下了征召令 。杜如晦对此也没有拒绝,欣然到了李世民麾下,担任文官 。
而随着杜如晦开始逐渐投入到工作当中,李世民很快发现,自己找对人了 。
房玄龄和杜如晦这俩人,就仿佛是一对天生的组合 。一个负责给建议,而且能同时提供好几种方案;另一个则可以对几种方案权衡利弊 , 最终做出选择,这就是所谓‘房谋杜断’的由来 。房玄龄和杜如晦这对组合,就相当于是汉初刘邦身边的张良加萧何 。不管是行军打仗,还是治理后方内政,这俩人都能给出接近完美的建议 。
在这两个人的辅助之下,李世民开始起飞了 。
如果说,得到房杜二人之前的李世民 , 已经是一位绝代枭雄 。那么得到这两位大才之后,李世民就更是如虎添翼 。而对于李世民麾下收拢的这些人才,当时身为太子的李建成,曾一度十分眼热 。在李家入主长安之后,李建成一度向李渊建议,打散李世民麾下的这些人才 , 充斥到唐朝的各个部门要害,后来李渊也接受了这个建议 。但李世民接到旨意后,其他人都痛快放行,唯有房玄龄和杜如晦这俩人 , 任凭老李怎么要人,李世民是打死都不给 。
杜如晦进入李世民麾下之后,李世民就开始征战天下,成为唐朝的最强统帅 。在这个过程当中,杜如晦和房玄龄,一直都是随军出征的 。唐初北方几场关键战争,基本上都是李世民打的 。而这几场关键战争的谋划推演,基本上都是以房杜二人为核心的这个小团体完成的 。
【杜如晦献出了哪些奇谋妙计?李世明为何对他有很高的评价?】这也是为什么房玄龄和杜如晦那么有名,但大家如果去翻史书的话,却很难查出来他们到底都做过哪些贡献 。因为他们的所有谋划,最后基本上都被冠以李世民的名义来实施,最后写到李世民的传记里去了 。
文章插图
此后的四年里 , 杜如晦追随李世民,击败了薛举、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等强敌 。尤其是击败了王世充和窦建德之后,李世民一战奠定了唐朝统一天下的基础 。但同时 , 这一战之后,李渊也意识到李世民的军功过高,威胁到了李建成的太子之位 。所以,返回长安之后,李渊封李世民为天策上将 , 允许李世民自行建立天策府 。但同时,李渊也几乎拿走了李世民所有的兵权,让李世民暂时成了一个闲散王爷 。
此时的李世民,也知道李渊的心思,而且也知道以后自己和李建成的斗争,注定会是在朝堂上进行的 。所以返回长安之后 , 李世民便建立了一个叫做文学馆的机构 。名义上是李世民觉得自己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打仗,读书不多,所以想请一些大儒过来,和他一起研习文化 。但实际上 , 李世民建立这个文学馆,就是为了给自己招募一些顶级文官,弥补自己的短板 。
文学馆建立以后,李世民找了十八个人,进入文学馆 。在这其中 , 杜如晦位于十八学士之首,房玄龄排在第二 。这十八个人,几乎可以说是李世民的文官核心班底,为李世民立下了汗马功劳 。
不过,就在文学馆建立之后不久,窦建德的部将刘黑闼,就再次聚众造反 。此后,李渊不得不再次派出李世民,前去镇压刘黑闼 。趁着这次镇压刘黑闼的机会,李世民也得以将自己的人手,安插到山东、河北、河南等地,为自己后来争夺太子之位 , 奠定了基础 。
打败了刘黑闼之后,李世民再次返回长安,就开始正式和李建成争夺太子之位了 。此后的几年里,杜如晦一直追随李世民左右,为李世民出谋划策 。在李世民的所有下属当中,李建成最忌惮的,就是房玄龄和杜如晦两人 。而尉迟恭、秦琼、程咬金等人,李建成反倒没那么在意 。
文章插图
在双方斗争最关键的时候 , 李建成曾以巨大的代价,让李渊下旨,将房杜二人贬黜,赶出了天策府 。但是后来,两人还是悄悄返回了天策府 , 继续帮助李世民出谋划策 。
再之后 , 就是玄武门事变了 。
历史上真实的玄武门事变,简单来说,过程是这样的:双方斗争最激烈的时候,恰好突厥来犯,李渊下旨让老三李元吉去领兵抵抗 。然后李元吉和李建成密谋 , 要在大军出征的时候,当场杀了李世民 。但这个事被李世民提前得知,所以李世民决定抢先下手 。之后李世民深夜入宫,举报两人秽乱后宫,李渊当即让两人第二天早上入宫对质 。第二天早上,李世民趁机在玄武门埋伏,一举干掉两人,结束了这场斗争 。
整个玄武门事变,过程其实并不复杂 。但如果细究其背后的故事 , 那就太多了 。很多看起来很简单的事情 , 其实都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
在玄武门事变当中,不同的角色,对玄武门事变的影响是绝对不同的 。李世民是发动,长孙无忌、尉迟恭、侯君集这三人 , 是劝李世民下定决心 。房杜二人,再加上长孙无忌,是策划了玄武门事变 。而其他人,则是参与了玄武门事变 。
策划这两个字,足以证明杜如晦的贡献 。
要知道,策划一场政变,绝不是单纯带几百个人,到玄武门那边砍两个人这么简单 。想要策划一场成功的政变,不但需要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影响,考虑到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甚至还要考虑到政变失败后的退路 。所有的这些,都是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以及李世民本人,联手制定的 。这个功劳,其实远比去玄武门杀几个人要更大 。
文章插图
玄武门事变后,李世民登基为帝 。再之后,就到了论功行赏的阶段 。论功行赏的时候,得到超一等封赏的,只有一个人,这个人叫裴寂 。他得到这个封赏的原因,不是因为他参与了玄武门事变,而是因为他是当时唐朝的宰相,代表了前朝老臣 。李世民需要稳住他,借此稳定人心 。
在裴寂之后,得到一等封赏的,一共有五个人,分别是长孙无忌、王君廓、房玄龄、杜如晦、尉迟恭 。
这五个人当中,长孙无忌是李世民的大舅哥,一直是李世民最简单的支持者,得到一等封赏很正常 。王君廓是当时坐镇幽州那边的关键人物,而且也曾追随李世民打过很多仗 。最关键的是,他当时刚刚干掉了幽州那边准备造反的王爷李瑗,维持了幽州边境地区的稳定,这个贡献也是极大的 。
再之后,尉迟恭不但一直追随李世民,打仗一直身先士卒 。而且之前还是劝李世民发动政变的关键人物,更是在玄武门事变的关键时刻,救了李世民一命,这自然也应该得到一等封赏 。
除了这三人之外 , 剩下的两人 , 便是房玄龄和杜如晦这两名策划者 。
对于李世民来说 , 杜如晦和房玄龄,就像是他的卧龙凤雏,是他最重要的智囊和军师 。看过三国的人都知道,不管到任何时候,诸葛亮永远比刘备下边的那些武将更重要,其实就是这个道理 。
文章插图
李世民登基之后,杜如晦很快改任吏部尚书,人事大权一把抓 。此后,杜如晦又改任尚书右仆射,除了依旧负责人事之外,还要和房玄龄一起,制定各种国家政策 。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之所以能够那么有名,除了李世民本人的英明神武之外,也离不开房杜两人制定的这一系列政策 。
可惜的是,杜如晦本人寿命不长 。贞观四年,年仅46岁的杜如晦 , 便因病去世 。杜如晦死后,李世民十分悲伤,大哭不止 。后来,李世民评定凌烟阁功臣榜的时候,杜如晦被排到了第三位,仅次于长孙无忌和李孝恭两人 。
在所有单纯的文官当中,杜如晦无疑是排名最高的 。这个排名,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 也证明了他在李世民心中的地位 。
回顾杜如晦的故事,我们不难发现:杜如晦一生最重要的转折点,就在于他遇到了李世民 。正所谓良禽择木而栖,好的人才 , 如果遇不到好的领导者,往往也很难发挥出自己的能力 。房玄龄和杜如晦两人,都是在隋朝的时候,就已经入朝为官 。但是当时的当权者,却无法很好地任用他们,只能将他们留给后面的唐朝 。
杜如晦的故事,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做人一定要擦亮眼睛,跟对老大,往往是人生当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追随一个优秀的领导,往往能让自己的人生更加顺遂 。而作为一个领导,学会如何更好地任用人才 , 则是成功的关键因素 。比如李世民,正是因为任用了房杜这样的大才,所以才能顺利建立自己的时代 。如果李世民事必躬亲,所有的事情都自己去做 。那估计就算李世民再有大才,最后也只能是累死的命了 。
推荐阅读
- 杜如晦为何被李世明定为一等功臣?他有哪些功绩?
- 历史上的李淳风是什么身份?他在科学研究方面的贡献很大
- 滕王李元婴的一生过得如何?他对古代绘画史做出一定贡献
- 汉献帝刘协为何多次被别人控制呢?
- 刘备和诸葛亮勤勤恳恳奉献了自己的一生,为何还是无法复兴汉室?
- 曹丕登基后在忌惮什么 曹丕为何没有对汉献帝下手
- 论文文献翻译
- 汉献帝让位给曹丕之后 刘协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 西晋王朝为何只是昙花一现?哪些方面出了问题?
- 汉献帝为何没有将皇位禅让给曹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