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径、语音识别,无人驾驶技术面临哪些瓶颈

北京时间11月28日凌晨消息 , 毕马威会计事务所周一公布研究报告称 , 该事务所在利用手机数据对美国三大城市的通勤出行活动进行地图定位后发现 , 到2030年时 , 使用无人驾驶汽车的打车服务可能会令美国车主驾驶轿车的需求降低一半以上 。

路径、语音识别,无人驾驶技术面临哪些瓶颈

文章插图

根据毕马威研究人士作出的预测 , 使用无人驾驶汽车的打车服务首先将在其所谓的“岛屿市场”(island markets)上推出 , 也就是人口稠密的城市和近郊地区 。 Alphabet旗下Waymo无人驾驶汽车部门和通用汽车都已在最近表示 , 它们计划在有限的城市或近郊地区推出试点性质的无人驾驶汽车打车服务 。
随着打车服务费用的下降 , 毕马威预测到2030年时许多家庭都将不再需要拥有一辆汽车以方便上班或外出办事 , 而是只需使用打车服务即可 。 其结果是 , 到2030年时美国市场上的轿车年销售量将从目前的540万辆“迅速递减”至210万辆 , 原因是很多家庭都将放弃购买小型轿车 , 同时保留较大的车型以便长途旅行 。
无人驾驶的核心 语音识别控制技术面临的障碍
智能汽车作为一个集环境感知、规划决策、多等级辅助驾驶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系统 , 已经被各国列为汽车发展的重点 。 而相比于市场上被炒的大红大紫的自动驾驶技术而言 , 语音识别控制技术便显得不那么火热了 , 但语音识别控制技术对智能汽车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
实现真正的智能有一个前提 , 那就是人机交流 。 智能汽车的标志就是解放双手 , 也就是说不用双手去操控方向盘、功能按钮等 , 那么怎样让汽车能够正确领会你的意图?让它真正做到“随心所欲”?抛开脑电波这类离量产遥遥无期的技术外 , 车载语音实现人机交流目前是最有可能落地的 。 你只需动动嘴 , 便可以操控整个汽车的所有功能 , 这就是语音识别所能达到的地步 。
语音识别正在被重塑 , 成为人机交互的新范式 , 在过去75年里 , 每10年就有一次人机交互的重大革新 , 人类对机器的操作 , 从物理手柄按键 , 到物理键盘鼠标 , 再到触摸屏 , 而这些变革无疑也会带来我们对汽车新的控制模式 , 而目前语音识别人工在大数据的训练和学习下 , 已经可以到达90%的识别成功率 , 完全能部分替代人工 。
目前国内语音识别厂商遍地开花 , 如科大讯飞、思必驰、云知声等专注语音领域的 , 搜狗、百度这类互联网公司 , 甚至做智能硬件的小米也在发展自己的语音识别技术 。 拿科大讯飞来说 , 自从科大讯飞的讯飞语音输入法面世以来 , 其词库和识别率不断提升 , 而后推出的灵犀语音助手的识别率已经可以达到97%的准确率 , 也有不少基于科大讯飞SDK开发的智能语音机器人 。 但是在目前的商业模式和市场环境下 , 像科大讯飞这样靠提供技术解决方案的方式实现商业价值的企业 , 在国内并没有那么好的市场前景 。 对于提供这些技术解决方案的公司 , 需要下沉到某一个垂直产业 , 做更上游的事情 , 才能更好的实现商业价值 。 所以就出现了各类跨领域的合作 , 如广汽传祺GS8 , 其搭载的语音识别控制技术就是和科大讯飞共同开发的 。
传祺GS8可以通过语音控制完成地图导航、空调控制、车窗升降、调整座椅、雨刮器启动等多项功能的操作 , 甚至可以通过说话启动和熄灭发动机 。 虽然只是一些普通的控制操作 , 但已经有智能化的影子了 。
虽然语音识别控制技术已经发展可以应用到汽车上了 , 但也只能操控简单的功能 。 目前语音识别技术还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障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