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年份是哪一年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起源已久,历经漫长的历史发展,如今已成为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最具影响力的传统节日之一 。

端午节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年份是哪一年

文章插图
2008年,端午节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南宋诗人陆游曾写下“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道出了端午节的浓郁和深远 。
【端午节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年份是哪一年】那么,端午节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年份是哪一年呢?
答案是2009年 。2008年11月25日,第三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大会在巴林首都麦纳麦闭幕,中国申报的端午节、秦腔、鹤舞等项目成功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随后,端午节正式成为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员 。
端午节的起源与发展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有多种传说和说法,其中最为流传的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逝世的端午节传说 。屈原是中国古代的伟大诗人、政治家、爱国主义者,他为民请命,声讨奸臣,求取亲民政策,然而却遭受了谗言和流放,最终选择了投江自尽,以示忠贞不屈 。
在他的去世后,人们纷纷涌来为他祭奠,而为了避免鱼虾等水里的恶鬼伤害到屈原的魂魄,人们将大米、菖蒲等悬挂在门前,再把五色线作成草人,挥舞以驱邪,民间习俗逐渐形成 。
随着时间的推移,端午节逐渐演变成为了一个多元文化的综合体,除了纪念屈原外,还与农业生产、庆祝丰收、消除瘟疫、祈福消灾等诸多因素联系在一起,成为了中国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与文化内涵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节日,在全国各地都有诸多独具特色的庆祝方式和习俗 。其中,最为有名的莫过于端午节的赛龙舟 。
据说,赛龙舟活动源自于屈原去世的那个日子,为了避免鱼虾等恶鬼侵扰,人们就划着小船来寻找其遗体 。后来,逐渐演变成为了一种体育竞技和庆祝活动,如今已成为了端午节的镇节之宝 。
除了赛龙舟,端午节的其他传统习俗还包括吃粽子、挂艾叶、涂雄黄等 。吃粽子是端午节最为普遍的吃食,粽子由糯米和馅料制成,包裹在箬叶、荷叶等植物叶子中,口感香糯,津液四溢 。
挂艾叶是端午节的古老习俗之一,用艾叶装饰门窗、衣物等,意在驱除恶气,祛瘟消灾 。涂雄黄则是用雄黄水涂抹在门窗上,以防蚊蝇蛇虫侵扰,保家卫国 。
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也十分丰富 。它不仅包括了对爱国主义、英烈精神、道德规范等方面的崇尚,同时也体现了人们对季节变化、生命力的崇拜,以及对多元文化的包容和融合 。此外,端午节还承载了人们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和担当 。
总结
端午节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起源和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成为了全球瞩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
在今天,我们继承和弘扬先人的美德,传承中华文化精神,将端午节活动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不仅是一种场景和习俗,更是一种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深情追忆和传承 。
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我们能够发扬端午节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持续传承和发扬光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