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的支配力每次几个:为什么群居动物有狮王、猴王有特权,但是没有羊王、牛王、象王?

  在自然界中王的支配力每次几个 , 所有的群居哺乳动物中都是“王”的存在的 , 不过 , “狮王”和“猴王”往往都“三妻四妾” , 拥有着绝对的交配权 , 而“牛王”、“羊王”、“象王”就没有这种“特权” , 同样都是群居动物 , 为什么“王”的权利各有不同呢?这是什么因素导致的呢?我们从以下三个角度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
角度一:族群成员数量群居动物大都是有首领的 , 而首领的“特权”中是否包含绝对的交配权 , 很大程度取决于族群成员的数量王的支配力每次几个 。 我们以狮子和非洲水牛为例 , 来简单说一下 。
在一个狮群中王的支配力每次几个 , 拥有一头雄狮的狮群 , 其成员数量通常都在3-5头母狮左右(不包含未成年的狮子) , 而当母狮的数量继续增多 , 这就意味着它们需要的领地范围更广 , 雄性守卫领地的能力更强 , 所以此时狮群中会出现多头雄狮的情况 , 比如非洲大草原上著名的“坏男孩联盟”就是由6头成年雄狮组成的 , 它们的鼎峰时期就控制了7个狮群 。
当然 , 大多数情况下 , 狮群中只有一头雄狮 , 其成员数量也相对较少 。 此时在资源分配时 , 雄性既能够将自己的优质基因传承下去 , 又不会因为过度繁殖导致自己的巡视领地的能力减弱 。 (雄狮在繁殖期一天要交配50次以上 , 而且为了保证受孕成功 , 一头母狮就要交配4天左右 , 想象一下 , 如果是一大群母狮呢王的支配力每次几个?)
非洲水牛是非洲的五大兽之一 , 它们也是典型的群居动物 , 同样在一个水牛群中只有一个雄性首领 , 但是问题来了 , 一个水牛群的成员少则几十头 , 多则几百头 , 如果此时水牛“王”像“狮王”那样 , 将所有的成年雌性据为己有 , 那么不需要一个繁殖期 , 这个“王位”就要拱手相让了王的支配力每次几个 。
因此 , 群居动物中群成员的数量一定程度地决定了“王”是否有绝对的交配权 , 如果数量较少 , “王”可以雨露均沾 , 但是数量庞大时 , “王”就只能对繁殖这件事放任不管了 。
角度二:食性同样是群居动物 , 食性的不同往往也决定了“王”对交配权的支配 。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食肉动物比食草动物对交配权的支配更加的明显 。 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有一个重要的因素:食物获取难易度 。
对于食草动物来说 , 它们低头就能吃到食物 , 而且群体中的个体之间获取的食物差异不大 , 这就使得食草动物群的生存成本要低很多 。 而且即便是全员参与繁殖 , 它们也有足够的食物来保障自己和后代的存活率 。
但是 , 食肉动物就不同了 , 它们想要获取食物 , 就必须通过危险重重的捕猎行为 , 而对于群居食肉动物来说 , 它们只有捕猎更大的猎物才能满足族群的所需 。 但是 , 食肉动物本身的捕猎成功率较低(大多数在20-30%) , 这也就意味着食肉动物通常是饥肠辘辘的 , 这样必然需要一位具有绝对的控制权的同类存在 , 这样才能避免因为因为食物自相残杀的事情发生 。 我们以狼群为例 , 狼群中一对原始的狼夫妇是狼群的首领 , 它们严格的控制着食物的分配 , 并且不允许其他成年狼参与繁殖 , 这样的好处就是在繁殖期 , 也不会因为怀孕个体过多 , 而减弱整体的实力 , 同时也能保证在食物匮乏时 , 不会因为过多地增加后代 , 而减少后代存活的几率 。
因此 , 食性不同(食物获取难易度) , 也是决定“王”对于族群中交配权支配的关键因素 。
第三:族群结构不同
虽然在自然界中有许多群居动物 , 但是不同动物的族群结构有着很大的差异 。 我们以狼、羊为例来对比一下 。 首先 , 狼群是一个具有高度社会化的群体 , 它们是以家庭为单位组建的 , 一对成年狼组合后 , 逐渐地繁育后代 , 从而壮大族群 , 就像我们人类一样 , 孩子和父母共同组建了家庭 , 而在家庭中 , 父母占有主导地位 。 虽然狼群也会接纳孤狼 , 但是其考核机制非常的严谨 , 而且通常只有2岁以下的孤狼才会被接纳 , 在接纳后 , 它们也只能处于狼群等级的最底端 。 这样“狼王”(一对原始狼夫妇)很容易就能控制整个狼群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