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民间故事 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手抄报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民间故事,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肯定对大家有所帮助 。
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民间故事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 。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 。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 。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 。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 。人们见后纷纷仿效 。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 。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
端午节的来历与传说
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是华人夏季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和春节、中秋并列为华人传统三大节日 。“端,初也”,也就是“开始”的意思 。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为“午”,而“午”与“五”又同音,所以,“端午”又称“端五” 。五月五日,月与日同为五,故古也称为重五,与九月九日称重九之意相同 。古人也把“午时”当作“阳辰”,所以端午也有“端阳”之称 。明清时代,北京一带也把端午节称作“女儿节”或“五月节” 。端午节起源的说法有好几种,其中以纪念两千多年前,愤投汨罗江的中国大诗人屈原说最广为流传 。屈原是楚怀王时的大臣,备受楚怀王重用 。此举引起上官大夫及令尹子兰的嫉妒,诽谤屈原,离间楚王和屈原之间的关系 。楚王继而逐渐疏远屈原,甚至将屈原放逐 。
眼见楚国濒临绝境,因谗臣误国,将为秦国所灭,屈原满怀悲愤,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后,怀石投汨罗江自尽 。屈原死后,楚国的百姓哀痛非常,涌至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而渔夫们也撑起了船只,在江上打捞屈原的尸体 。他们还把粽子、鸡蛋等食物,往江里面丢,希望喂饱鱼虾,不让它们夺食屈原的尸体 。还有人拿了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希望药晕江里的蛟龙 。据说,当时水面上浮起了一条昏晕的蛟龙,龙须上还沾著一片屈大夫的衣襟 。人们就把这恶龙拉上岸,抽了筋,把龙筋缠在孩子们的手和脖子上,又用雄黄酒抹七窍,使那些毒蛇害虫都不敢来伤害这些小孩子 。因为屈原投江的那天是五月初五,从此以后,每年的这一天,人们便要划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来纪念屈原,甚至还在这天到来时,特地把菖蒲或艾草插在门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