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熊猫3》没告诉你的熊猫冷知识!( 二 )


熊猫为什么那么稀少?
雌性大熊猫每年的最佳受孕时间一般只有1~2天 , 如果不能抓住这一两天的受孕机会 , 想要雌性大熊猫怀上熊猫宝宝就要再等一年 , 这下你知道大熊猫为什么这么少了吧 。 不过 , 研究人员通过技术测定发情大熊猫的最佳配种时间 , 极大地提高了大熊猫的受孕率 。 通过完整的种公兽培育技术 , 80%的育龄雄性大熊猫能自然交配 , 对于无法完成自然交配或自然交配不理想的大熊猫 , 辅以人工授精的手段 。 “双保险”策略 , 使大熊猫受孕率极大提高 , 增加了圈养大熊猫的遗传多样性 。
大熊猫一胎一般产1~2只幼仔 , 单胎和双胞胎的概率各占一半 。 刚出生的大熊猫幼仔是名副其实的“早产儿” , 体重约150克 , 许多器官都没有发育完全 , 极难成活 。 熊猫妈妈生下双胞胎后 , 大多选择一只放弃一只 , 有的甚至一只都不带(别怪她狠心 , 真是不得已) 。 为了让每只出生的熊猫幼仔都能成活 , 研究中心对被妈妈抛弃的幼仔辅助以人工育幼 , 并且创造性地采用了“仿生育幼”的理念 , 通过模仿母兽育幼环境开展人工育幼 。
野生大熊猫生存现状堪忧

《功夫熊猫3》没告诉你的熊猫冷知识!

文章插图

在圈养大熊猫种群数量稳步增加的同时 , 野生大熊猫种群却面临分割退化的危险 。 尽管大熊猫栖息地环境整体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 但由于人类的活动 , 野外大熊猫的栖息地破碎化严重 , 存在约30个孤立小种群 , 这些孤立的小种群难以交流且遗传多样性低 , 灭绝的风险极大 。 放归一些大熊猫到小种群里进行复壮 , 显得紧迫而必要 。
将人工繁殖的大熊猫经过野化培训后放归野外 , 使其融入野生大熊猫种群 , 增加野外大熊猫种群数量和遗传多样性 , 也是开展大熊猫迁地保护和科研繁殖的最重要目的 , 是大熊猫科研保护事业未来发展的主流方向 。 然而 , 在全世界范围内 , 动物的野化放归一直都是难度大、成功率低的科研项目 。 特别是大型动物的放归难度更大 , 成功率不超过10% 。 保护大熊猫 , 怎么做都不嫌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