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觉林菩萨偈”又名破地狱偈,出自《华严经》卷一九“升夜摩天宫品” 。【经文内容】华严第四会.夜摩天宫.无量菩萨来集.说偈赞佛.尔时觉林菩萨.承佛威力.遍观十方.而说颂言. 譬如工画师.分布诸彩色.虚妄取异相.大种无差别. 大种中无色.色中无大种.亦不离大种.而有色可得. 心中无彩画.彩画中无心.然不离于心.有彩画可得. 彼心恒不住.无量难思议.示现一切色.各各不相知. 譬如工画师.不能知自心.而由心故画.诸法性如是. 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丛生.无法而不造. 如心佛亦尔.如佛众生然.应知佛与心.体性皆无尽. 若人知心行.普造诸世间.是人则见佛.了佛真实性. 心不住于身.身亦不住心.而能作佛事.自在未曾有.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注释】摘自 宣化上人 《华严经浅释》 大方广佛华严经夜摩天宫偈赞品——觉林菩萨偈浅释 在夜摩天宫宝庄严殿中,有十位大菩萨,用偈颂来称扬赞叹释迦牟尼佛的功德 。下面是觉林菩萨赞佛偈颂的浅释 。【偈云:尔时觉林菩萨,承佛威力,遍观十方,而说颂言】: 在这个时候,这位觉林大菩萨,仰承着释牟尼佛的大威神力,普遍观察十方一切众生的因缘,用偈颂来说明佛的境界 。【偈云:譬如工画师,分布诸彩色,虚妄取异相,大种无差别 。】 人的心好象画师一样,想画画的时候,在心中先思量一番,在纸上画些什么?如何来配合青黄赤白黑诸彩色? [分布诸彩色],这是依他起性 。依一张白纸和种种彩色,绘出依他起性的画 。[虚妄取异相],这是遍计执性 。怎样画?画些什么?其实画什么都是虚妄不实的 。[大种无差别],这是圆成实性,根本没有什么分别 。这位画师,想画山水,或画人物,或画花卉,或画飞禽走兽、昆虫鱼虾等的异相,可是这张白纸没有什么分别,而是所有的彩色不同,所取的相不同,所以画出来的画也不一样 。这个大种,叫譬如真如,众生的形形色色,颠颠倒倒,没有离开常住真心 。也就是没有离开如来藏性,也即是大光明藏 。在这里有真空妙有 。众生就是颠倒相,不应做而做,应做而不做;不应取而取,应取而不取;不应说而说,应说而不说 。好象天降冰雹,粒粒是明体 。愚痴人认为是珍珠,见它玲珑可爱,乃捡起很多粒,放在箱中,不久冰雹便化成水 。这是不应取而取的过失 。后来,这个愚痴人遇到真的珍珠,他又想:[这是冰雹,会溶化成水,不可取之 。] 这是应取而不取的道理 。众生就是这样的颠倒,是非不分,黑白不分 。起惑、造业、受报、轮转不已 。【偈云:大种中无色,色中无大种,亦不离大种,而有色可得 。】 在纸的里边本来是没有彩色 。或者用多一种彩色,或者用少一种彩色,所画出来的画,就有彩色了 。这就是依真起妄的道理 。在真如自性中,本来什么也没有,是空白的 。可是依真生出妄来 。本来在真里没有妄,所谓[真不起妄],所以才说[色中无大种 。这个妄不能生真 。越画这个彩色越不同,把本来的白纸盖住了 。好象从真如中生时无明 。无明生出烦恼,贪瞋痴都现出来了 。画这画,虽然说[大种中无,色中无大种,可是这个色也没有离开这个大种,也就是说离开真也没有妄 。若是离开大种,离开真如自性,一切的一切烦恼无明都没有了 。这是我们真心现出的一种妄想,可是妄想中不会现出真心 。妄想也没有离开真心 。这好象烦恼即是菩提,生死即涅盘一样的道理 。兹举出譬如来说明真如的道理,所以才说[亦不离大种,而有色可得 。不是离开真如自性而有烦恼及妄想 。妄想是依真起妄 。可是妄不现真,因为有了妄,真也不现 。【偈云:心中无彩画,彩画中无心,然不离于心,有彩画可得 。】 在心中本来没有什么彩画,了不可得 。虽然在心中找不出彩画,可是在彩画中也找不出心来 。心画还不能离开,如果离开心,就画不出画;离开画,也就没有画画的心 。所以不能离开心,另外有个彩画 。画彩画是用心来画的,虽然用心画的,但是在画上并没有心 。【偈云:彼心恒不住,无量难思议 。示现一切色,各各不相知 。】 画画的心,常无所住,画了无量无边那样多的画,想不起来究竟画了多少画?在大种中示现一切彩色,每张画与每张画,互不相知、互不相识 。【偈云:譬如工画师,不能知自心,而由心故画,诸法性如是 。】 好象善于画画的画师,当他在画画的时候,只知道一个轮廓,究竟画什么?也不详知,不过随缘应画而已 。由心想画而画 。一切诸法性,也象画画的心一样 。【偈云: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 。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 。】 人的心,好象工画师,能画出一切世间的境界—山河大地、森罗万象,都能画出来 。色受想行识五蕴,也都从心所生,如同画画 。先生出五蕴的色法,以后种种法都生出,所以说无法而不造 。【偈云:如心佛亦尔,如佛众生然 。应知佛与心,体性皆无尽 。】 所谓[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若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 。]这首偈颂是说众生的心是重重无尽,佛才说重重无尽的法 。好象心和佛是这样,好象佛和众生也是这样 。应该知道佛和自己的生灭心,体性都是无穷无尽的 。【偈云:若人知心行,普造诸世间 。是人则见佛,了佛真实性 。】 假设有人知道心和思想是这样,能普遍造出一切世间的境界 。若能在俗谛中找到真谛,在妄上找到真,返本还原,这个人就能见到佛,而明了佛的真实体性 。【偈云:心不住于身,身亦不住心 。而能作佛事,自在未曾有 。】 所谓[常住真心,性净明体 。]也就是真如,也就是如来藏性 。这个心,不在身内,不在身外,也不在中间,所以才说[心不住于身] 。身是有形相,心是无形相,遍一切处 。也就是[大种中无色,色中无大种]道理 。不离大种,而有色可得 。也可以说[心中无彩画] 。冰不是水,水不是冰 。可是由水能变成冰,由冰能变成水 。所以说[真中有妄,妄不现真 。]在真心中有妄心,在妄心中不会现出真心 。所以才说[身亦不住心 。]可是身和心互相依持,而能做出种种佛事 。这是事理无碍,圆融周遍的法,自在未曾有的境界 。【偈云: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 。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 假设有人想要明了知道十方三世一切佛,应该观察法界性,法界就是真如实观 。一切的一切的境界,都是唯心所造出来的 。现在讲个公案,在唐朝睿宗文明元年(西元六八四年),有位出家人,名叫王明干,是洛阳人 。虽然出家修行,但无戒行,又不修善 。有一天,因病尴死,被无常二鬼,引到地狱门前 。他遇到一位和尚(地藏王菩萨)教他一首偈颂:[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当如是观,心造诸如来 。]令他念诵,可以解除地狱之苦 。于是他专心念诵,来到阎王殿时,阎王见他头上放光,乃问他:[你在生前作些什么功德?] 答:[我只念四句偈颂 。]阎王又问:[是哪四句?念给我听听!] 他念着这四句偈颂的声音,听到之处,凡是受苦的人,皆得解脱 。阎王因他有此功德,令他还阳,宣说此偈颂 。王明干死后三日又复活,忆记此颂,乃向空观寺僧定法师询问,此偈出自哪部经?遂在华严经此品查出 。诸位试想想:单念华严经的一首偈颂,就有这样大的力量;如果能念会此经里全部的偈颂,当然有不可思议的功德 。奘师解释:《觉林菩萨偈》关于这首偈,奘师这么解释: 有祖师说"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觉林菩萨偈恰恰就告诉了我们的心是怎么一回事.心的空性无所有,心的本体无所不具.心的缘起而能生成万法,心的随缘如幻而无住却又随时起用,都在这个偈语里了.因此可以慢慢玩味这个偈语.来体验心的诸多特质.但是要把心用语言完全表述出来也是不大可能的,这个要自己体会.因此又说"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又问为什么每天的晚课《蒙山施食仪规》都要诵“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 。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并且现在流通的《地藏菩萨本愿经》一般也以此偈放在经首? 奘师如是答言: 晚课念颂觉林菩萨偈是从法的究竟意义上来说,具备最大的功力,因为既然请客那就把最好的东西与客人分享,希望听者一下子就恢复到心的本来的样子,了知所谓的天堂地狱都在自己的一念之间,从而获得最大的法益.出离轮回的束缚. 地藏经是属于有形有为法层面的经典,不是了义经典,所以祖师担心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被事相抓的太牢,所以将此偈语放在经典前面,无非提醒我们不要被地狱给吓着了,同时又不至于执空废有,也不至于耽有而不能证的空的智慧. 归根来说都是教化的方便施设而已,真正明了一心之法,都可以算入黄叶止啼之类了 。
推荐阅读
- 吃苦柑的好处
- 东北冻梨是什么梨冻的
- 立秋的农谚有哪些
- 茶叶花夏天怎么浇水 茶花夏天的浇水方法
- 蚂蝗怎么繁殖 蚂蝗是如何繁殖的
- 谓语动词是什么意思 谓语动词的简述
- 臭鱼的做法大全图解
- 防晒霜的SPF和PA指数是什么意思?
- 财神是道家还是佛家的
- 真实的岳飞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